李君閣將鴨子往桌上一扔:“嘿嘿,您老走眼了吧?這可不是野鴨,是我在下司鎮發現的一個品種,也不知道是啥名,反正我就管它叫‘下司鴨’,大大小小上百隻,養了半年多總算有些大的了。”
瞿院士將手指伸到鴨子翅膀和身體結合處的胸肌上一捏:“哈哈,果然不是野鴨,飛行肌不夠發達,飛行能力不行。”
李君閣一揚手裡的花弩:“再不行人也追不上,得靠狗攆。現在白大它們在值班,我就隻能動用這個了,今天給你們嘗嘗,史上最好吃鴨子,沒有之一。”
接下來就是發蘑菇,蒸臘肉香腸,去後園采蔬菜,沒一會林林總總擺了一大桌。
十來隻鴨子其實不多,內臟喂了白大它們,剩下的也就五六斤。
不過李君閣做得魔芋燒鴨,將汁燒得偏乾,這滋味可就太濃鬱了。
奶奶和娃子們回來了,王美嫻聳動著小鼻子:“二皮叔你做什麼了這麼香?”
李君閣笑道:“趕緊去洗手,作業完成得怎麼樣?”
王美嫻拉著李君閣的胳膊:“二皮叔謝謝你把我從作業裡救了出來。現在這學校作業真輕鬆。”
敬子倫就咕噥:“哪裡輕鬆,明明多了好多事情……”
李君閣摸了摸敬子倫的腦袋:“這事情啊,就像小馬過河,它再加上老牛和鬆鼠,看小河的深度就不一樣。”
“子倫你是小學生,子弟校的課程比普通小學複雜繁多,還引入了地理,生物,很多的科學實驗,因此對你來說要學的就更多。”
“不過中學課程相對於外邊的中學,多了個廣博,少了個繁重。講究的是學習的有效性,在課堂上解決問題。靠的是思考,而不是刷題養套路,因此對美嫻和雨鬆來說,那就是如魚得水。”
“子倫你要多培養自己的學習興趣,養成思考的習慣,這方麵你要多跟哥哥姐姐學習。”
子倫點了點頭,表示想通了,李君閣便放他們去洗手。
……
飯桌上一群娃子把腦袋埋在飯碗裡,刨得呼哧呼哧的,大人們則喝酒敘話。
下司鴨獲得了一致的好評,奶奶笑道:“皮娃就是個吃貨,去了趟下司鎮,吃了頓鴨子,就巴巴地買了好多過來,養在那邊大湖的島上,這功夫可費大了。”
老爸說道:“不過這味道的確好,來瞿院士,我再敬你一杯。”
瞿院士笑道:“味道是當真不錯,這要是養成了規模,應該又是你們集團一個拳頭產品吧?”
李君閣給阿音夾了一塊鴨翅膀,說道:“這個還真有難度,主要是好養不好抓,圈起來可能又不是這個味道了,現在先這樣散養著,每天鴨子和大雁在大湖上來往,也算添了一景。”
瞿院士說道:“這個簡單,主要是馴化,給它們修幾個可封閉式槽棚,用食物馴化到它們每晚返巢補食休息,然後帶上夜視儀,半夜去一抓一個準。”
老爸笑道:“皮娃,瞿院士要是去跑山,那指定也是個行家。”
李君閣說道:“那是必須的,在理論的指導下進行實踐,滿山的兔子都沒跑!”
送走了瞿院士,育秧和收獲葛仙米的時節又到了。
吳誌秋走了,今年的水稻旱育秧工作,由林昭接手李君閣輔助。
不過這工作本來就是為了簡化勞動而產生的,因此路子摸索出來之後,活其實比傳統育秧簡單太多了。
重點在葛仙米上。
這東西現在在培養器裡邊,長得就好像一個個盛放在透明有機玻璃盒子裡邊的綠色半透明糖球。
幾個大棚就好像童話世界一樣,王美嫻他們沒事兒也挺喜歡到這裡來玩。
采收起來也非常簡單,將用於附著葛仙米的線抽走,打開底部濾網,葛仙米便嘩嘩地流到收集籃裡。
關鍵是脫水處理,這玩意兒百分之九十是水,這個才是大麻煩。
不過農大的人幾個月來也不是白瞎,直接發明了一套裝備。
等李君閣一看到這套裝備就笑得不行:“嚇唬誰呢!這不就是滾筒洗衣機嗎?”,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