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慶祝水池這項大工程終於完工, 而且天時也到了, 何田準備過端午節了。
大嚴寒的到來使許多傳統節日和習俗中斷。
災難剛發生的時候, 突如其來的海嘯淹沒了沿海的陸地, 沿海城市的居民遭到滅頂之災,隨後而來的是可怕的氣溫驟降。根據幸存者的描述, 一夕之間, 氣溫從二十六攝氏度降到了零下三十度。交通癱瘓, 被困住的幸存者們隻能靠燃燒他們能找到的一切可燃物維持生命。
之後的十幾年間, 存活下來的幸運兒們漸漸向宜居地帶聚集。資源的匱乏逼得這些為數不多的幸存者互相殘殺。於是有些人離開了更為溫暖但競爭更殘酷的聚居地,離群索居, 去一年中有近一半時間被冰雪覆蓋的森林求生。這裡的生存條件更為惡劣,可人與人的競爭殘殺卻少得多。
經過幾番遷移和數十年的時間,各種人種混雜, 沒人敢說自己是沒經過混血的, 也因此, 各種文化也經過了幾次大雜燴, 一些被遺忘了, 一些似是而非地保留下來。
何田家所在這片森林也不例外。
她家附近的鄰居, 山下村子中的居民,原先都來自不同的地方, 一些人離開, 去了更溫暖的地方, 一些人留下, 在此地生息繁衍。
幾代之後, 雖然也有黑頭發黑眼睛姓氏聽起來像華人的家族,但沒誰繼續使用農曆。即使想用,也找不到農曆日曆,也沒有人專門推算。
何田家記錄日期,全靠傳家的一塊機械表,上麵有日期顯示。
農曆的節氣,除了幾個關於日照的,其他在大嚴寒之後也都失效了。
農曆節氣沒保留下來,但是和節氣相關的食物和一些習俗卻保留了。
這大概是因為人類永遠都是吃貨。
在森林中,人們遵循自然的暗示,決定哪一天是該慶祝的節日,製作相應的佳節食物。
比如,本來應該是春分時節吃的春餅,森林的山民和獵人是不會查看農曆日曆的,隻等河流發出化凍的轟鳴,那一天就吃春餅。
一條河流上,上遊和下遊的人慶祝春分可能隔了一兩天。
再比如現在,林子裡出現第一聲蛙鳴,隔天就是端午。
這並不是祖輩們一拍腦袋決定的,還是有一些科學根據的。
森林中的夏季珍貴而短暫。從六月初到八月中,兩個多月時間。有時候,六月中旬還會忽然飄一陣雪花。蟄伏了一冬的蟾蜍青蛙蘇醒之後,在一年中最溫暖的季節開始前求偶。
它們的叫聲,標誌著最炎熱的日子開始了。
雖然決定哪一天是節日的方法看來草率,但何田為端午的來臨做了認真的準備。
她早早地就采集了各式各樣的香草,曬乾,磨成粉,填在用碎布頭做的小香袋裡,香粉裡加了很多艾蒿。
到了端午這天,太陽還沒升起來,就得把這些小袋子掛在門簾上,窗戶上,房梁上。
棚板上睡覺的地方,裝乾花菊葉的小花籃也換下來,掛上這些香袋。不過這邊掛的做得更精致些,大小不同的三個香袋串成一串,還墜了一個紅色線繩做的小穗子。
何田還用蒲葉做了許多比拇指頭大不了多少的小粽子,在裡麵填上香料,包好之後再纏上絲線。線有五種顏色,黑紅黃藍綠,纏上幾圈之後把另一種顏色的線撚上,纏好的小粽子就是一條條不同顏色的了。
做好的小粽子用粗針和麻線串成一串,可以掛在脖子上,或者掛在牆上做裝飾。
何田還有一盒小念珠,串小粽子的時候,就在每個小粽子之間穿上幾粒念珠。
易弦起初以為這些珠子是木頭珠,後來才發現它們是不知什麼植物的種子,外皮光滑明亮,淺灰色,上麵有些深灰色的豎紋,中間有根草芯,拔掉之後就是天然的珠孔了。
何田用甜菜根榨出的水給這些小珠子染色,浸泡了幾個小時之後,竹子就變成紫紅色,但是乾了之後,紅色變淺,變成粉紅色,看起來很是漂亮,可是何田說,珠串掛起來之後,曬上幾天,顏色就會褪去,重新變回灰色了。
無論是用指頭大的小塊布頭拚布做香袋,還是用葉子疊小粽子,再在它們上麵纏上絲線,易弦都做不好。
雖然何田還是耐心積極地要教他,但他是有自知之明的。
他能幫得上忙的,就是幫著磨香料,再把做好的小粽子穿成一串。磨好的香粉加上一點油脂黏合,易弦又做了些圓錐形的小香柱。這些香放在裝上沙子的陶盤裡,擱在屋子四角,每天晚上臨睡前點燃,可以一晚安睡,不被蚊蟲侵擾。
“我小時還用綠豆紅豆串過呢!”何田坐在燈下繼續忙碌,她想要在明天端午到來前多做些小粽子的裝飾。
端午是夏季最隆重的節日,過了端午,六月就過了一半,也就是說,這一年也快過了一半了。
易弦是第一次和她一起過端午,她想讓這個節日更隆重一些,多做些裝飾就更有節日氣氛了。
給小粽子纏線太費時了,所以她現在做的就隻是香蒲葉編織的。她想好了,把這些綠色的小粽子用麻線串成長短不一的小串,下麵墜上幾粒念珠,再加一個麻線做的穗子,穗子也用甜菜汁染紅,風一吹,不就很好看了?還有香蒲葉的香味和香粉的香味。
她握著一片香蒲葉子折疊,燈光把葉子映得碧綠透明,她握著葉子的手,還有露出衣袖外的手腕,看起來就像是凝成凍的牛乳。為了染珠子,她的手指尖也被甜菜汁染了色,現在是淺粉色,小小短短的指甲蓋倒還是原本的顏色。
易弦看著這雙靈巧地折著葉子的手,生出想要把她手指含在嘴裡輕輕咬一下的怪異想法,他咳一聲,“豆子那麼硬,怎麼串?”
“當然是先把它們泡軟啊!”何田看他一眼,笑了,“泡上一夜,豆子變軟了,也漲大了,捏著豆子兩端,用最小的針,紮進豆子的肚子裡!紅紅綠綠的還挺好看的。不過,豆子乾了之後,很多會從針眼那裡裂開,就碎了,掉了。”
何田又問,“你們那裡端午節怎麼過啊?會劃龍舟麼?”
易弦悶笑一聲,搖搖頭,“沒有龍舟。”他想一想,“好像也沒什麼節日氣氛,我隻是知道這個節日是要吃粽子的!”
何田搖頭,不學無術,隻知道吃!
但要說起吃食,易弦又總能娓娓道來。
“粽子的種類很多,當然最常見的是糯米包的,不過我見過有人用各種豆子和糯米一起包的,裡麵裹著一粒蜜棗……”
“鹹味的肉粽子也有很多人愛吃,可我最喜歡的還是蛋黃豆沙,哦,對了!還有蓮蓉!”
“蓮蓉怎麼做?這我就不清楚了。不過既然說是蓮蓉,大概離不開荷花、蓮藕、蓮子了!”
“還有一種水晶粽子,是半透明的,裡麵裹一團豆沙,做得精致可愛。”
“為什麼是透明的?好像不是用糯米而是用西米做的。”
“西米呀……是赤道上一種棕櫚樹的樹心,樹破開之後,肚子裡全是澱粉,這種澱粉……大概是煮一煮?然後就能做成各種大小的小丸子,曬乾之後就是西米了!”
“西米還可以做蜜瓜西米露,椰汁沙冰,好多涼涼甜甜的食物……”
這個夜晚也和其他很多夜晚一樣,充滿了對各種食物的幻想。
第二天一早,何田把做好的香包掛在棚板四角,易弦把小粽子串掛在屋簷下和門簾兩邊,風一吹,迎風飄舞,到處都是清香。
何田聽奶奶說過,端午這天還有什麼掃五毒的傳統,但是奶奶也不知道怎麼掃,大概就是打掃庭院之類的?怕蜘蛛、蜈蚣、蠍子、蟾蜍、蛇這五種毒蟲跑進屋子裡藏著?
反正何田和易弦拿了豬毛刷子,先給大米的窩棚掃了一遍,再給它刷了刷毛。
小鴨子小兔子也放在籠子裡提出來曬曬太陽。
最後,再給小麥大米脖子上各掛上一串花花綠綠的小粽子。
易弦看小麥戴著這串小粽子實在太可愛太好玩了,就讓何田也給他做了一串,穿上大小不同的五個小粽子,用串珠隔開,尾巴上墜一個用香蒲葉劈成細絲做的穗子,繩頭留得很長,打成花結,掛在腰帶上。
何田看易弦騷包地走了一圈,給自己也做了一個掛在腰上。
易弦看了就笑,“這下一家人整整齊齊的了。真好。”
端午這天的傳統有賽龍舟、掃五毒、吃粽子,前兩樣隻能略表心意,吃粽子可是重點。
用易弦的話來說,要不是粽子這個好吃的東西,誰還記得起端午節啊。
昨天晚上纏小粽子的時候,何田就帶著易弦做好今天包粽子的準備了。
據她的了解,易弦是隻知道好不好吃、怎麼吃,怎麼做是完全不知道,有時連吃了什麼也不清楚。
但是他的口味倒是不難掌握。
又甜又鹹嘛!
何田昨晚臨睡前泡上了一小缸糯米,準備多多地做一些粽子。去年沒能吃上粽子,今年要補回來。
鹹鴨蛋今天早餐的時候就煮好了,還伴著紅棗大米粥一人吃了一粒,現在剝出剩餘的蛋的蛋黃,放在大碗裡備用。
豆沙是早就炒好了,細滑香甜,入口即化。
除了這些,何田還醃了些肉。前天打到的鬆雞、野鴨,洗剝好了還放在地窖裡呢,昨天晚上拿出來,鬆雞隻選腿肉,鴨子切掉鴨脯,通通切成兩厘米見方的小方塊,用糖、蜂蜜、醬油、一點鹽醃了,放在蓋碗裡,擱在陰涼的地方,醃了一夜,早就入味了,雞肉的顏色變成了棕褐色,鴨脯成了棕紅色。
此外她還泡上十幾粒板栗,一小把紅豇豆和花生。
配料準備齊全,何田就開始包粽子了。
先要把粽子葉煮好,晾涼。
包粽子,常用的葉子是箬葉,蘆葦葉和竹葉。
箬葉生在林間,岩石邊小溪邊常見,但夏季的森林並非很安全的去處,所以何田沒有采集箬葉。
何田和易弦最近不是在家中耕種,就是捕魚和獵捕飛禽,熊、豹子出沒的密林深處,他們是很少去的。
森林裡現在是一年中枝葉最繁茂的季節,越到林子深處,葉子遮天蔽日,連青苔都生得比平時更多,樹枝上,樹乾上,常是一團團垂下的青苔和藤蘿,在這種環境中,嗅覺完全和野獸無法相比的人類先就站了下風,厚厚的植被讓動物們走路時悄無聲息,也不容易發現它們的腳印,它們很可能在十公裡之外就聞到了你的氣息,偷偷走到你的背後時你還沒發覺。
蘆葦葉在水塘邊常見,葉片又寬又長,如果不用蘆葦葉,還可以用香蒲葉。這兩種水生植物的葉子都有種清香,包出的粽子很好吃。
何田最喜歡的,是竹葉粽子。竹葉有種蘆葦葉和香蒲葉沒有的特殊香味,從葉片中剝出粽子,還有些粘在竹葉上的糯米,何田總是忍不住舔掉它們。太香了!
竹葉還有個蘆葦葉和香蒲葉沒有的優點,就是它更不易折斷。粽子打開,吃完,葉片泡水,洗掉上麵的米粒和黏膩,晾乾收好,還能再用幾次。
所以她就用了竹葉。
包粽子的竹葉,最好的是一種已經有些發黃的葉子,這個葉子看起來賣相不佳,像是開始萎黃了,葉片上還有些大如榛果的棕黑色斑點,但是包出的粽子最好吃。這個葉子也最寬大,適合包特彆多餡料的粽子。
比較窄一點的綠色竹葉,可以用來包豆沙粽子,包好的粽子放在掌心小小一粒,煮熟之後,解開葉子,糯米顆顆晶瑩,染上了一點竹葉的碧色,香糯滑膩,就算不包任何餡兒,隻是白米粽子,沾一點白糖,也是讓人非常滿足的下午點心。
竹葉收來之後,剪齊尾部,一疊一疊地折成三折,放進鍋裡,加水浸沒,和包粽子的繩子一起先煮熟。
包粽子的繩子,何田用的是劈開的蘆葦葉和香蒲葉。
葉子煮上二十分鐘,就可以撈出來晾涼了,這時,滿屋都是清香。
煮過的葉子和繩子變得更加柔韌,可以隨意折疊而不會折斷。
何田教易弦握住一片葉片,卷成一個圓錐,收緊之後填上糯米,再放上一小勺豆沙,再蓋上一層米,把剩下的葉片向下壓,蓋緊,捏實,葉尾纏在已經成型的粽子上,再用線纏緊,綁上,就大功告成,可以放在鍋裡了。
這是小粽子。
大粽子要用兩片葉子,一上一下疊在一起,窩出的圓錐更大,先填上一把糯米,再放上一塊肉,再填上一把米,之後按各人喜好放上或是一粒鹹蛋黃,或是幾顆豆子花生,或是一粒板栗,當然了,也少不了易弦愛吃的豆沙和蛋黃,最後再蓋上一層米,包好紮緊。
也許是因為這次關乎吃食,易弦學得格外好,很快就能自己開始包粽子了,兩人一起動手,不一會兒包了滿滿三大盆鍋粽子。大的放了兩盆,小的一盆。
何田把一樣餡料的粽子係在一起,挑了幾樣,找了家中最大的鍋,大的放在下麵,小的放在上麵,添上水,放在火上煮起來。煮好的粽子放涼之後,掛在竹竿上晾乾,放在木盒裡儲藏在地窖裡,就像放在冰箱裡。要吃的時候取出來,或者放在蒸籠上加熱,或者重新煮一下。
這麼一大鍋粽子煮好之後,剛好也快到午飯的時間了,滿屋都是香味。
易弦早就等不及了,喊著燙撈出一粒粽子,放在陶盤上。
粽子剝開之後,更是令人食指大動,米粒晶瑩,油脂豐美。
易弦先吃了一粒他點名要求的豆沙蛋黃,又吃了一粒何田最愛的鮮肉加板栗和豇豆的。他立刻覺得這種粽子也很好吃,又跟何田分了一粒吃。
這種大粽子,何田一粒就吃得八分飽了。今天是超常發揮。
粽子不管鹹甜,趁熱吃好吃,放冷了吃另有一番風味,想到今後去打獵時可以帶一串粽子當午餐,何田又剝了一粒紅棗粽子吃。
何田個人認為,紅棗粽子剝開後,賣相是所有粽子中最漂亮的,晶瑩的粽子站在綠竹葉上,糯米染上竹葉的碧綠,紅棗依舊是鮮紅色,那層代表甜度的顏色還滲透到了周圍的糯米上,清香撲鼻。
下午午休時,他們又一人吃一粒小巧玲瓏的豆沙小粽子,再喝點竹葉茶,閒聊一陣。
窗外林中蟬鳴依舊,山澗潺潺,雖然眼前這盤粽子並非什麼十分難得的食物,但這一刻的小小幸福卻充實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