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亦將手中操作杆輕巧的挽了個花,把架在側杆上的點火裝置抖了下來,迎窗前的影人也隨著操作杆的動作在原地翻了個跟頭。
在原版的《元燈會》那出戲裡,是沒有這一段噴火戲份的,這一段是荀亦思量過後自行添補上去的戲份。
她覺得原先用皮影裁成的火焰效果不夠,用真火會讓這一段戲份更加出彩。
當荀亦和荀爺爺講述自己的思路時,荀爺爺沒有駁回她的想法,而是讓她自己試一試。
學習皮影戲不能總吃前輩的老本,適量的創新是應該的。
荀亦並不是一拍腦袋就加上了這個新點子,在有了這個想法後,她自行試驗了十幾遍,最後才確定了合適的點火角度和火焰大小。
她不確定自己加上的這個戲份,觀眾們是否能接受,這是她第一次在外人眼前表演這一段戲。
從現場觀眾們這熱烈的反應來看,她的這個想法並不是多此一舉。
影窗後的荀亦嘴角多出了一絲笑容。
精心準備的舞台,同樣也被其他人喜愛著,這種感覺還不錯。
影窗中的影人和醜角的爭吵聲愈演愈烈,在一番爭執過後,二人披上舞獅服,約定以舞獅一決高下。
燦金的獅子和正紅色的獅子晃頭晃腦的纏鬥在一起,對持著的兩獅一同向高杆處躍去,試圖摘下高杆頂部的繡球。
二人你踩我一下,我踩你一下,打的不亦樂乎,時不時還從言語上貶低對手兩句。
不帶臟字的滑稽對罵話語把周圍的觀眾逗得哈哈大笑,期間還夾雜著一些外地人聽不懂的本地鄉土笑話。
“嘿,我看你這傻樣,你是土碼頭裡出來的吧!”
“你才是!你全家都住在土碼頭裡!”
土碼頭是本地某片區域的名字,十多年前,那一片地方是用來建精神病院的,不過現在已經拆掉了,年紀稍大點的人都知道那裡是乾什麼的。
本地有句罵人的話就是你個土碼頭出來的人!
這個笑話有些老了,但在場的大部分人都是帶著孩子出來玩,30多歲往上走的本地人。
聽到影窗後傳來那熟悉的鄉音,他們互相對視一眼,哈哈大笑,一切儘在不言中。
而那些小年輕就有些著急了,怎麼突然都笑起來了?
剛才那句話有什麼問題嗎?
“媽,到底是怎麼了?你們在笑什麼呢?”
“哈哈哈,我就知道你沒聽懂,他剛才說的那句話是……”
同樣的對話在人群中重複了好幾遍,老一輩的人在解答小年輕們的問題時,心底有些微微的自得。
果然還是他們知道得多,沒想到這耍皮影戲的小姑娘看著年紀不大,知道的事倒是不少。
此時的本地遊客們已經在心底認定,荀亦一定是他們本地出來的皮影戲藝人了。
不是本地人,怎麼會知道這麼多本地笑話?
醉心於表演的荀亦還不知道在麵前這些人的心中,她已經成了他們眼中的自己人。
剛才表演中的那些笑話並不是《元燈會》這出戲的原劇本,這是經過他改良過後,更適應這片地區的特製版。
就像是南方人聽不懂北方笑話一樣,喜劇的笑話也不是能完全通用的,在不同的地區表演時,也要做出相應的改動。
可不能觀眾聽不懂你的包袱,要是觀眾們聽不懂,那絕對不是觀眾的問題,而是表演者的問題。
改良過的那些笑話,是荀亦前兩天在公園那邊演出時,和周圍閒逛的老人聊天打聽到的笑話,十分具有本地特色。
這也是爺爺教會她的一件事,街頭演出的藝人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接地氣。
像是雜耍藝人在表演時會和路人互動一般,無論是從行為上還是心理上,都要給彆人一種親切感。
有些街頭表演的藝人還會特地去學各地的方言,說的標不標準暫且不提,隻要讓聽到的人覺得親切就好。
荀亦聽到荀爺爺的話,特意去了解了這一方麵,但皮影戲並不是個能和彆人經常互動的演出。
思量過後,荀亦將互動的概念藏在了影人的表演台詞之上,不一定非要現實中的行為才能稱之為互動,從言語上傳達出來的心理上的互動,也會讓人覺得很親切。
就像現在這樣,在影人說出了那幾段鄉土笑話之後,往小推車前方木盤裡扔錢的人數量大增。
九點,小鎮上準時放棄了煙花,火樹銀花綻放,影窗中爭鬥的兩頭獅子也爬上了木杆頂端,一同叼住了最頂端的繡球。
在人們的慶賀聲中,今天的表演圓滿落幕。
————————
網上突然流傳開了一個視頻,視頻是一個博主拍攝的,他在鎮子裡舉行的燈會上遊玩的場景。
視頻的開頭他沿著古街遊逛著,不時跑到街邊的小吃攤買一些零嘴,視頻的後半段就隻剩下他站在廣場上看皮影戲的畫麵了。
視頻最開始的彈幕都在羨慕博主那裡有燈會,等到後半節時,彈幕畫風一變。
——嘶,這個表演風格怎麼這麼眼熟啊?
——我也覺得,尤其是那個配音,和荀小師傅真的好像啊!
——等等,你們看在邊上伴奏的那個老爺爺,我怎麼感覺他就是荀爺爺?
——我靠!我退回去看一眼!
——沒看錯!真的是他!
這幾條彈幕一出,還在議論著皮影戲表演風格眼熟的網友瞬間驚醒。
這根本不是像,這就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