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雙璧 晉江文學城獨家發表,謝絕轉……(2 / 2)

百姓們:就說嘛,根本不一樣!

“我手中的黃瓜是常見的小青瓜,帶點刺,涼拌或清炒都很適合,是我們這邊農民自種的常見品種。其他比較常見的品種就是荷蘭小黃瓜,適合當水果,所以除了菜場、超市,水果店也很常見。其他諸如白玉黃瓜,菜市場和超市也能買到,再有就是一般加工後才會見到的乳黃瓜。”

“這些都是對主播而言比較常見的,還有許多品種,我就不太了解了。在現代這類蔬果研究是非常細致的:什麼品種適合當水果,什麼品種涼拌好吃,什麼品種炒著好吃,以及能不能抗病,抗病蟲害等等。比如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培育的華北型黃瓜一代,就有長勢強,分枝較多,主側蔓結瓜,抗□□病、黃瓜花葉病毒病、枯萎病、炭疽病等多種病蟲害【注1】。”

古代皇帝和貴族們:孔夫子的“食不厭精膾不厭細”是被你們玩明白了。

相較於口感,古代的百姓隻看到那一連串抗的病害。他們不懂什麼枯萎病、□□病、炭疽病,但農作物會生病卻知道的,且什麼□□病,枯萎病說的還挺形象,能猜出一點。抗病害的作物啊,可真好!

“張騫引進的胡瓜經過兩千年多年的栽培育種,已經有一定的進化。再加上現代科學家研究培育後,我手上的黃瓜估計送到張騫麵前,張騫都無法將之與胡瓜聯係上了。與胡瓜一樣的還有胡蘿卜,據說最早引進的胡蘿卜非常細小,吃起來像乾柴,但現在胡蘿卜那是個個皮薄肉厚啊。可惜以前沒有留影技術,我們無法斷定這個區彆到底有多大。”

正認真聽天幕的張騫:……我現在沒見過胡瓜,倒是先知道黃瓜了。

“家禽家畜的養殖史和穀類及蔬菜的種植史與我們的曆史有一樣漫長的進化過程。這個進度與人和社會是息息相關的,比如我們很早就知道如何耕種五穀等主食,但從奴隸製到封建王朝覆滅的數千年中,糧食產量的增長一直非常緩慢,直到新中國建立,糧食增長的速度突飛猛進,幾十年做到幾千年的沒有做到的事情。”

“難道是現代人比古代人聰明?自然不是,我說過人民的智慧是不可估量的,即無限的。古代百姓從沒有停下馴化這些家畜家禽和農作物的腳步。為何進程緩慢?原因是多方麵的,最主要原因是國策不同,說的直白點,就是古代統治者不夠聰明。”

古代貴族:這個主播和他們有仇嗎?

“商鞅變法促成了秦國的強大,推動了大一統時代的到來,但商君的馭民五術卻遺毒了中華兩千年。但這不是商君之過,而是後人懶政之過。商君為何要變法,因為時移事遷,時法已不適合當時的秦國。所謂變法就是根據當下的國情,與時俱進,製定新法和國策。”

“在秦始皇大一統之前,商君的那一套變法理論是極適合秦國的,對大一統有著正麵推動作用。但是在大一統之後,國情發生了變化,有些東西就過時了。盛世施仁政,亂世用重典,秦始皇的大一統結束了各國征戰的亂世,再用重典已經不合適了。”

“若秦始皇在統一後,能如《阿房宮賦》所言,愛護百姓,比如施行輕徭薄賦、精簡秦法,廢除一些不必要的嚴刑峻法,六國貴族就很難掀起風浪了。因為多年戰亂,百姓思安,若新皇能夠讓他們過上好日子,他們不僅不會造反,還會幫朝廷將想要複辟的六國遺族揪出來。”

“可惜秦始皇並沒有這麼做,而是急著大興土木。若說長城和直道是必須修的,那修建工程浩大的秦皇陵就是在為秦國修建墳墓。秦皇陵的一磚一木都是秦朝百姓的血淚,百姓的血淚就是一朝之國運所在,百姓的血和淚流的多了,帝國的喪鐘也就敲響了。”

“秦陵造的再富麗堂皇又如何呢?於我們後人確實多了一個世界第八大奇跡,一張世界名片,一個可以收門票,拉動經濟的旅遊景點。可它之於秦朝的百姓卻不是什麼奇跡,而是苦難。百姓需要的是都江堰、鄭國渠這樣的民生工程,而不是帝王的陵寢。”

“秦陵對百姓是苦難,對於秦始皇和他的大秦也沒有太大的意義。秦陵的富麗堂皇無法讓始皇帝長生不老,無法阻止這位千古第一人的帝王死後受鹹魚覆身之辱,更無法阻止大秦天下成為昏君胡亥和奸宦趙高手中玩物。”

“趙高!趙高!”嬴政暴怒。

不需皇帝下令,左右已將禦前伺候的趙高按下。嬴政一心求長生,沒想到卻落得死後鹹魚覆身。不管這件事是胡亥的主意還是趙高的主意,大家都知道這兩個人活不成了。

趙高沒想到火會燒到自己身上,想要磕頭求饒,卻被侍衛按著動彈不得,想要出聲求饒,侍衛便眼疾手快塞住了他的嘴,以免他呱噪吵到了陛下。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