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 太子殿下 晉江文學城獨家發表,謝絕轉……(2 / 2)

如此過了三日,太子李建成突然在朝堂上請辭儲君之位,並舉薦弟弟李世民為儲君。太子李建成主動退一步,對於在兩個兒子之間左右為難的李淵而言,本該高興。可實際上,李淵的臉色卻比李建成的臉色還難看。

廢李建成立李世民,李世民一旦成了儲君,參政就更名正言順了。近來朝臣和反王都爭相於李世民示好,並不是秘密。若李世民為儲君,反王主動歸唐,那李淵是殺還是不殺?

殺,這些反王是衝著李世民而來,李世民若不想自會前程,就會為保全歸唐的人與李淵叫板。不殺,這些反王是衝著李世民歸唐的。不消多久,李世民這個儲君的勢力、聲望就能全方麵壓過李淵,李淵很快就會成為另一個傀儡皇帝。

意識到李淵不想自己辭卻儲君之位的真實原因後,李建成卻生出了幾分莫名的快意。莫看李淵為了在兒子之間玩平衡,不顧李世民的戰功,多有打壓,偏心李建成。

實際上,李建成和李元吉都不覺得自己有被李淵偏愛,他們覺得李世民才是被偏愛的那個。全因李淵偏愛李世民,讓李世民常年在外領兵,縱容李世民功蓋他這個太子。

在子女之間玩平衡,原就是極易翻車的事情。這種蠢事李淵今日做了,曆史上的李世民在自己做了皇帝後同樣也做了。

若有不同大概就是李淵是為了自己的權利,玩平衡,結果招來多方怨恨。而李世民是真的同時愛了兩個兒子,卻為了所謂的一碗水端平,養廢了兩個嫡子。然這些都是後話,暫且不說了。

李淵此人十分自私,但也很是識時務。

曆史上的玄武門之變後,李建成、李元吉被殺,李淵意識到大勢已去,擋箭牌沒了,就痛快的答應立李世民為太子並禪位。如今朝堂上下齊心逼他改立太子,李建成本人都不願爭,李淵自沒有那一意孤行的本事。

於是在李建成請辭太子之位後,短短一個月,李唐就完成了改立太子的整個過程。冊封李世民為太子後,距長安最近的反王王世充就浩浩蕩蕩地派人送來了賀禮。主打一個歸唐不歸唐另說,討好一下未來的聖君總是沒錯。

相較於王世充,占據了山西的劉武周更是妙人,他直接派了屬下尉遲恭率領其所部八千先自己一步歸唐來了。

在上一次天幕出現之前,劉武周剛與與李唐打了幾場,多有所得。齊王李元吉和裴寂都在劉武周手上吃了大虧。山西大部分都歸了劉武周統轄,唐在黃河東岸隻剩山西西南一隅之地,李淵畏懼其勢,甚至下發了棄大河以東謹守關西的手敕。

若非天幕出現,劉武周下一步要對上的就是反王們的天命克星秦王李世民了。劉武周能走到今日,自知人心的重要。隻他不是竇建德沒有竇建德那麼得百姓擁護,天幕一出,地盤猶在,人心卻儘歸了秦王。

一旦李唐派秦王出征,怕是還沒打,手下兵將就嘩變投了秦王。劉武周幾經掙紮,隻得按下野心另謀前程。

通過上一期天幕,劉武周和宋金剛都知道尉遲恭未來會成為秦王的肱股之臣,就連追隨尉遲恭的士兵都會成為唐人。宋金剛認為應該對尉遲恭加以防備,但劉武周覺得尉遲恭是在他兵敗後歸唐,並不算對不起他。

可尉遲恭乃是猛將,若劉武周和宋金剛出手剿滅,內訌起來。李唐沒打,內部就先垮了。

劉武周隻知道自己未來兵敗或許死亡,卻不知道如何兵敗死於何人之手。如今天下歸心秦王,劉武周也不願坐以待斃。然於竇建德一樣,有心歸唐,又怕落在李淵手中。聽聞因天幕之故,秦王提前成了李唐太子,劉武周便有了想法。

與其如此得罪了尉遲恭,自毀長城,不如客客氣氣送尉遲恭去歸唐,送走這個不穩定因素,也是投石問路,給自己留個後路。

劉武周召尉遲恭喝酒,借著酒意說些“肺腑之言”,又說今知自己將來必死之局,不如放尉遲恭早日去尋他的明主。

尉遲恭是個實誠漢子,雖有心歸唐,當聽了劉武周這肺腑之言,哪能不動容,便說不願棄主公而去,請劉武周與他一道歸唐。

劉武周又表示自己願意歸唐,隻怕李淵氣量狹小容不得他這個“天興皇帝”。不如請尉遲恭先去歸附明主,他則要待時機再行歸唐之事,言辭誠懇地向尉遲恭請求為他在秦王麵前多多美言。

劉武周如此掏心掏肺,為他謀劃前程,隻是請他給秦王帶幾句話,尉遲恭這實誠漢子哪又不肯?當即拍著胸脯應了,表示他先去長安,若得了秦王之諾,親自來接主公歸唐。

待次日酒醒,劉武周請人搬出為尉遲恭準備了歸唐途中所需的糧草,讓尉遲恭可以順順當當帶著所部歸唐。

尉遲恭懷著對舊主劉武周的感恩之心,拔營走上了歸唐之路。對於尉遲恭這個天幕後第一個歸唐的大將,其他勢力也有意看看結局,拿他投石問路之意。

尉遲恭歸唐的使者一入長安,剛封了太子之位的李世民便親自帶人出長安迎人。

臨行前,勸阻李世民不必親往的人不少。眾人不是信不過尉遲恭,而是怕李淵和剛辭了太子之位的李建成搞事,然李世民卻一意親迎。

隻李淵哪敢搞事,如今兵權尚在李世民手上,女兒平陽公主也公開站到了李世民身邊。尉遲恭和太子殿下乃是雙向奔赴,李淵可不想尉遲恭歸唐為李世民立的第一功就是平了他這個開國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