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 糖吃不完 晉江文學城獨家發表,謝絕轉……(1 / 2)

“饅頭的叫法出現在三國時期, 宋代高承編撰的《事物紀原》記載:‘諸葛亮南征,取麵畫人頭祭之’。蠻人稱祭品為蠻首和蠻頭,於是演變為諧音的饅頭。”

“相父, 天幕又說你啦!”年輕的劉禪高興道。

天幕透漏的消息雖發散, 卻有許多值得學習的內容。每次天幕出現時, 諸葛亮都會儘量與皇帝一起聽,以便於借著天幕對阿鬥進行教育。

對於諸葛亮, 劉禪可不是在先帝托孤後才熟悉起來的。先帝在時,多征於外, 阿鬥便是受教於諸葛亮。這也是為什麼劉備能夠果決托孤丞相, 概因生前就沒少把兒子丟給丞相, 自己出去浪。

亦是因此, 在先帝托孤後, 劉禪才會全心全意信賴丞相。這信賴不單是來自於先帝托孤, 還有長期相處積累的感情。

看著天真爛漫的主公, 諸葛亮既喜且愁, 對於聽話的乖孩子, 誰能不喜歡?可偏偏阿鬥還是皇帝, 任何人都可以是乖孩子,唯獨皇帝不該是乖孩子。

“明代郎瑛在《七修類稿》也有過一樣的記載, 且更詳細:蠻人有以人頭祭神的習俗,諸葛丞相七擒七縱收服孟獲後, 行軍至瀘水, 遵照蠻人習俗祭祀祈求大軍順利渡河。亮亮當然不會拿人頭祭祀了, 故此以麵包裹牛羊肉斬成的肉餡,做成人頭模樣,以作祭祀。”

“亮亮, 哈哈~亮亮!”張飛忍不住指著年輕的諸葛亮大笑起來,引得堂中一片大笑。

劉備忍笑道:“後世之人對孔明倒是分外偏愛。”

諸葛亮尷尬之餘,自己也不免笑了笑:“不知這後世是個什麼樣的世界。”

漢武帝還要被後人叫一聲豬豬皇帝,他這個亮亮與之相比,可算不得出格。

聽了許久的天幕,諸葛亮對主播也有些了解。自稱普通人,卻敢點評王侯將相,敢罵皇帝昏聵,公開褒揚賤籍女子。從這些言談舉止中可以發現,這位屬於未來的主播並沒有什麼尊卑觀念。或許——

未來人皆是如此?

畢竟,阿宋主播的言行太過自然,她對階級製度的態度也非常明顯。也許對於他們而言膽大包天的發言,在阿宋的認知中卻很尋常。普通人全無心理負擔地點評王侯將相,那必然是整個社會都沒有嚴格的尊卑製度。

“眾所諸知我們亮亮不僅是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還是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他教導阿鬥的《出師表》,教兒子的《誡子書》都是滿滿的乾貨。尤其是《出師表》,現代學生嫌太長,唯獨劉禪嫌太短。”

“在諸葛丞相鞠躬儘瘁後,蜀漢後主劉禪抱著他的《出師表》硬是苟了幾十年,熬死了親爹和相父的大部分政敵。奈何《出師表》終有儘頭,用完了《出師表》後,阿鬥也苟不住亡國了。”

“因此網絡上有個梗,說的是諸葛亮要是早知後事,麻煩丞相《出師表》再寫寫,哈哈,這有點難。畢竟丞相也看不到幾十年後的人才啊,以丞相在世時的朝廷,《出師表》寫得再長,估計也少有人能活過阿鬥。”

“阿鬥可是活到了曹魏傳完五代帝王,被司馬家篡位立晉之後。我都不知道感慨阿鬥能活,還是感概老曹家短命。”

“說回正題,《事物紀原》和《七修類稿》是稗官野史,加上宋人修正史不乏離譜之事,明人更是熱衷‘造謠’了,因此官方對此說法是有待考證。”

“然古代少數民族確實有用人頭祭天的風俗。就人類文明而言,雖會有朱元璋這種缺德開曆史倒車搞殉葬的,但大體進程是在往前走。因此說饅頭是祭祀時人頭的替代品這種說法比較可靠。”

“且我們亮亮丞相是誰?那可是在我們認知中除了生孩子無所不能的六邊形戰士。對於饅頭、包子的發明發明者是諸葛亮這件事,我本人是深信不疑的啦!”

“緊隨三國而來的晉代,束皙《餅賦》中說,初春時的宴會上宜設‘曼頭’,晉人盧諶的《祭法》也有‘春祠用曼頭’記錄,證明了饅頭在魏晉時期確實是常見祭品。但晉以後饅頭又一度被稱之為餅了。”

“唐宋時,大約是因為磨麵技術提高,麵食變得更常見了。對!是更常見了,我們的先祖培育種植稻、黍、稷、麥、菽即現在所說的水稻、黃米、小米、小麥和大豆有很長的曆史,但在古代即便是秦始皇和漢武帝很難吃到香香軟軟的大米飯。”

“對於時間線較早的帝王,最好的主食就是一碗小米飯,而百姓能吃上粗糙的麥飯和豆飯就算不錯了。但對於現代百姓而言,小米就是想換個口味時煮飯煮粥加一點,基本沒啥人會把小米當主食。至於什麼麥飯和豆飯,就更人吃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