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賢妻良母(1 / 2)

“說了趙氏姐妹, 我們再來說說漢成帝的母親王政君。相較於趙飛燕和趙合德常被冠以妖後妖妃之名,王政君是‘無傅太後之驕恣,又無趙氏姊妹之淫荒,亦可謂母後中之賢者【注1】’”

“即這位王太後不像傅太後那麼驕縱, 也像趙飛燕、趙合德姐妹那麼淫荒, 是位良母。王政君不僅是良母還是賢妻, 漢元帝想用定陶王母子取代王政君母子, 王政君都能不記恨定陶王,還特彆厚待。”

“你換呂後試試?分分鐘鐘把傅太後切塊,把定陶王母子一起送下去和漢元帝團聚。但是——”

“對頭, 還有但是嘛!因把情敵戚夫人做成人彘在曆史上日常被罵毒婦的呂後, 不僅守住了大漢天下,還為大漢走向強盛進一步打好了地基, 而賢妻良母王政君呢?”

剛知道呂後將來會如何對付自己, 戚夫人雖哭得慘, 卻不害怕, 畏懼和眼淚那都是在皇帝麵前給皇後上眼藥準備的。可哭來哭去,皇後還是皇後,陛下卻對她越來越不耐煩, 還時常邀皇後一道用膳出遊,戚夫人終於開始恐懼了。

戚夫人最初不怕是覺得陛下知道了皇後的“真麵目”後,必然會廢後廢太子。可慢慢的, 戚夫人就明白了,廢太子或許可能, 廢後絕不可能。劉邦年紀大了,依著天幕之言,他已經沒有幾年可活了。

從沛縣的小小亭長, 到大漢天子,劉邦的一生殊為傳奇。劉邦貪財又好色,財色在他這裡是比父母、妻兒都重要。可為了得到天下,貪財好色的劉邦卻能做到不貪財也不好色,為了大漢的長治久安甚至可以不顧惜自己的性命。

欲廢太子劉盈立劉如意,根本原因不在於呂後色衰愛馳,劉邦寵愛戚夫人。劉邦愛美人卻非色令智昏的昏君,他年高又不懼生死,亦很清楚主幼國疑的風險。然如此,劉邦還是生出了廢太子之心,概因劉盈沒有達到劉邦的期待,而劉如意雖還看不到未來,但至少年幼聰慧有潛力。

如今天幕揭露了比劉如意更年幼的劉恒有明君之相,劉邦自然就毫不猶豫的舍棄劉如意,轉而注意起之前一直沒有在意的劉恒。可劉恒太小了,大漢在劉恒成長起來前還需要一位“君王”來過渡。

因此劉邦即便是廢太子也不會廢後,他現在苦惱的是如何讓皇後在明知劉盈一脈和呂氏結局不太美妙的情況下,甘願擔起這份責任。亦或是自己死後如將帝國權柄交托皇後,如何保證呂後將來會心甘情願傳位劉恒,而不是自己的兒子劉盈。

雖然都是自己兒子,可劉盈太過仁弱,怕是無法創造天幕所言的“文景之治”,為後人反擊匈奴打好基礎。

“元後享年八十有餘,曆漢四世,不自速斃,宜乎漢之致亡也【注1】。意思是王政君竟然有臉活了八十多歲,她要是早點自我了斷,沒準大漢沒這麼快滅亡。罵王政君何不速死的話和前麵說王政君是賢母是同一曆史學家蔡東潘同一時間說的。”

“因王政君,蔡東潘甚至說出了‘婦人當國,暫則危,久則亡【注1】。’的結論。當然了,這是個悖論,王政君並沒有臨朝稱製,嚴格來說算不得當國。曆史上臨朝稱製,真正當國,直接掌握帝國權柄的女主,業績基本在帝王行業平均水平之上。”

“封建社會兩千多年,林林總總有近五百位皇帝。當國的女主不少,但名列其中的隻有武皇。可若將所有攝政女主放進帝王中排序,絕大多數當政女主可以輕鬆進入前五十,即前十分之一的tp級水平。”

“因為大多數皇帝當皇帝靠的是投胎,而能成為攝政女主的女性除卻機緣還需要足夠的競爭力,需要競爭上崗。至少能彈壓宗室和朝臣,才能真正實現‘當國’。這和皇帝不一樣,皇帝哪怕他是個嬰兒,投胎對了,他就是皇帝。”

“曆史上大大小小那麼多王朝,基本都是亡於男皇帝之手,很少說因婦人當國而覆滅。王政君的罪不在於‘當國’,而在於她沒有‘當國’。”

“在漢成帝、漢哀帝、漢平帝等帝王或能力不足怠政,或年幼登基和早夭導致皇位頻繁更替時,王政君要是有呂後那樣臨朝攝政的本事,真正的‘當國’,而不是躲在後宮,什麼事都交給娘家人,也不會有王莽篡漢。”

“即便西漢沉屙難返,難逃覆滅之禍,沒有王莽篡漢,少了王莽新朝那些朝令夕改折騰百姓的國策,百姓也能少受很多煎熬和苦難。”

“班彪、王夫之等人評價王政君都提到了一個詞,就是‘婦人之仁’,將權柄授予國賊王氏。如果沒有後來的王莽篡漢,王政君的仁恰好是男權社會對女性期待的品質。但因為王政君的仁導致了大家不願意看到的結果,於是又成了‘婦人’之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