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大風歌(2 / 2)

禦道每隔三米就站著一名持戟的護衛,同百年前相比,這些軍卒的穿著形式變化很大。

易承記得戰國時期的軍卒大多穿著深衣,外著藤甲或是皮甲,緊身窄袖、長褲皮靴的胡服。

而經過了秦朝的一統之後,軍卒戰甲多向青銅甲胄轉變,而漢隨秦製,這些軍卒全都穿著有縐紋的赤色禪衣,下穿褲,肩披青銅鎧甲,頭戴平巾幘外罩青銅武冠。

遠遠看過去,就像是一個個滿腦青銅袋疙瘩的佛祖。

這些人一個個身強體壯,站姿挺拔,目不斜視,易承注意到,他們的胸口和肩上,都有著圓形的徽章和袖標。

這玩意本不是這個時代的東西。

這些都是自己當初在沛縣組建保安團時弄出來的。

目的是為了日後方便給軍隊分級和管理,沒想到在大漢奪得天下之後,劉邦把他設立的軍隊徽章和袖標製度給保留了下來。

雖然徽章和袖標的圖案發生了改變,可本質上這些東西還是易承發明的。

又一次影響了曆史,也親眼見證了曆史,這讓易承頗感自豪。

跟著太監走了一炷香的功夫,易承才走到未央宮正中的前殿。

順著台階朝上走,未央宮的前殿大門就出現在自己麵前。

未央宮比後世紫禁城的金鑾殿要大兩倍不止,易承很疑惑這個時代的工匠是如何造出這麼大的宮殿,在沒有混凝土和鋼筋組合的時代,隻用木質的榫卯結構,就建造如此龐大的建築,不知道要花費多少人力物力。

一進大殿,易承就看到坐在大殿高台上的劉邦。

不得不說,人靠衣裳馬靠鞍,當年流裡流氣的劉邦,如今穿著一身玄色右衽直裾的朝服,一身黑袍繡著金龍,頭戴金色疏冕,脖子上掛著一大塊龍紋玉佩樣式的東西,錦衣玉帶的獨坐在大殿高台的龍椅上,還真有幾分皇帝相。

隻是他的模樣明顯蒼老了許多,即便相隔有些距離,還是能看到他的鬢角已經有了白發。

張良此時也站在高台下,見易承在看他,還朝易承眨了眨眼。

“啟稟漢王,陳耳已帶到。”帶路的太監先是作揖行禮,隨後對著高台上的劉邦說道。

劉邦擺擺手,太監便下去了。

“你叫陳耳?”劉邦問道。

易承卻沒有回答劉邦的問題,反而清了清嗓子,隨即朗聲頌道:“大風起兮~雲飛揚~”

此言一出,殿下的十來名護衛似乎對易承如此無禮的舉動頗為惱怒,紛紛轉過頭對著易承怒目而視,隻等漢王一個命令,就將易承擒住任漢王處置。

可劉邦卻沒有動,也沒有說話,他臉上的表情似乎很精彩,像是期待,又像是糾結,最後還像是鬆了口氣。

為了這一首大風歌,他也等了快有十年了吧。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劉邦對著大殿下的易承緩緩說道。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易承抬頭看著劉邦,答出了這最後一句。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