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小有成績(求訂閱)(1 / 2)

頭條剛上線一周,先不提產生了幾塊錢收益,單賃頭條為了刺激鼓勵那些自媒體賬戶而撒出的金錢,加上前期研發費用,以及全美布置的5座小型數據中心,這些數字加起來,楊橙已經為此支出超過2200萬美元,其中最費錢的就是數據中心。

誰都知道未來最賺錢的生意是什麼:一是由雲計算,二是大數據,三是由前兩者結合衍變的商業智能(BI)。

暫且不提BI這個類似AI也就是人工智能的詞彙,經常有人將雲計算和大數據混為一談,其實不然,用一句話概括:雲計算就是硬件資源的虛擬化,通過互聯網提供全球用戶計算力、存儲服務,為互聯網信息處理提供硬件基礎;

大數據就是海量數據的高效處理,運用日趨成熟的雲計算技術從浩瀚的互聯網信息海洋中獲得有價值的信息進行信息歸納、檢索、整合,為互聯網信息處理提供軟件基礎。

再形象的解釋一下,雲計算相當於我們的計算機和操作係統,將大量的硬件資源虛擬化之後再進行分配使用,全球目前在這項領域老大應該算是亞馬遜,他們可以說為雲計算提供了商業化的標準,楊橙若想在雲計算領域實現直線超車,除非等著亞馬遜自己沒油了、跑不動了才有可能實現。

而大數據相當於擁有海量數據的‘數據庫’,利用計算機集群來處理大批量的數據,它的技術關注點在於如何將數據分發給不同的計算機進行存儲和處理,當前的大數據處理也一直在向著近似於傳統數據庫體驗的方向發展,在這項領域中穀歌、臉書、推特等互聯網巨頭為領頭羊、佼佼者,而這也是楊橙為頭條選定的彎道超車線路。

目前支出的2200萬美元中的80%都被用於搭建數據中心,而這個數字會隨著頭條用戶的增長呈曲線上升,要不是及時融資,單靠自己就算賣了他也燒不起。

不扯那麼遠了,說回頭條,截止到今天,頭條自媒體賬號注冊量已經超過4500個,雖然其中有大部分是論壇公司旗下編輯注冊的,但商業嗅覺敏銳的人們慢慢發現並注意到頭條這個新的賺錢平台,並付諸行動願意充當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但這個數字所孵化的新聞內容遠遠滿足不了100萬用戶,甚至一個月後500萬、1000萬用戶的量,這也是楊橙對於內容源迫切需求的原因,紐約時報、時代雜誌公司是兩塊最大的拚圖。

接下來幾天,新時代傳媒和赫斯特集團聯手在市場上搜羅被紐約時報裁掉的編輯,並在他們入職後的第一時間賜予他們‘武器’和‘平台’,向老東家紐約時報開炮。

以論壇公司和赫斯特集團兩者所控製的報紙、媒體數量,幾乎可以覆蓋全美,當老百姓們早上醒來,忽然發現報紙的風向變了,鋪天蓋地全是抨擊紐約時報的文章,連紐約時報曾經的編輯因為招雞而耽誤報紙發行的傳聞也被當作實錘爆料出來。

老百姓才不管原因呢,他們看得很熱鬨,可有心的業界人士,卻嗅到了一絲火藥味,結果還沒等他們想明白,赫然發現象黨所控製和影響的媒體不一而同的加入了抨擊紐約時報的大軍中。

小阿瑟這幾天仿佛回到了二戰那暗無天日、炮火連天的時光,一抬頭全是敵人駕著轟炸機,從高空墜下的炸彈雨,再低頭左右一看,身邊空無一人,說好的戰友呢?說好的盟軍呢?

紐約時報一向自喻自由先鋒官,可自由也代表著不團結,彆說他一家報社媒體,未來那位拉鏈總統夫人在競選的關鍵時刻,都能被自家豬隊友出賣,搞出郵件門事件,還有什麼是這些‘自由主義者’乾不出來的。

。。。

9月的第一天。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