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8章 股神的歐羅巴之路(2 / 2)

普萊斯也一樣,他是美國人,本身對英式足球的興趣就不大,如果非要選,他寧願去看NBA那些粗魯人的運動,至少他還懂得一些比賽規則。

被拒絕的楊橙顯得很無所謂,既然計劃談不下去,他們也沒有留下來的必要了,匆匆告辭離去。

楊橙站在窗口,望著劉易斯的座駕漸行漸遠,心裡還是有些懵的,普萊斯的隨行的確有些詭異,也沒聽說巴菲特要在英國搞什麼大事情啊。

心裡有些不安穩的楊橙,連忙打電話給瑞茲可汗,讓他搜集巴菲特在英國的投資曆史,以及他最近的動向,篩選出跟歐洲或者英國有關係的信息,一並發到了楊橙的郵箱中。

結果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這老家夥還真沒少在歐洲埋雷啊。

再結合巴菲特近期在公開、非公開場合的發言,楊橙漸漸的摸索出一些線索。

其中有一條是巴菲特在跟公司股東的私下聚會中抱怨:如今在私募公司競爭激烈的美國,他已經很難找到估值1000億美元以上、能夠取得足夠效益的並購交易了。

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巴菲特對於簽下重磅並購交易興趣滿滿,這就是要搞事情的契機。

在去年年底寫給全體股東的信中還稱:即使公司將來很可能會囤積更多現金,也持續盼望能夠完成重量級並購。

進一步驗證了楊橙的猜想,顯然,以巴菲特的理念,如今即將邁入脫歐進程的英國,以及動蕩的歐洲,就是他準備進軍的下一個市場。

然而巴菲特對於歐洲大陸的國家,總是持悲觀的態度,這是被全球投資者公認的,他自己也直言不諱,口吻卻更加悲觀,這也暗合了他一直以來不熱衷於在歐洲進行投資或並購的選擇,老股神認為歐洲國家講著不同的語言、有著截然不同的財政狀況,對他們來說要想在國家自治和共同利益間找到平衡將非常艱難。

所以巴菲特才很少大張旗鼓的在歐洲搞事情,因為他總體的不看好。

但這不代表他永遠都不看好,歐洲現在是山雨欲來風滿樓的狀態,卻恰恰是巴菲特逐漸在歐洲增加並購交易的好時機。

資料顯示,近年來,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韋漸漸將投資重心,從證券和保險業務轉移向增加並購業務,這種特征在歐洲也有體現。

早在2001年,巴菲特就買入為英國東北部的家庭和企業供電的北部電網公司,並持續多年獲得豐厚的利潤回報。

可是直到2006年,巴菲特才在英國做出另一筆重磅投資決定——購入英國最大的連鎖超市Tesco(特易購;Z國大陸叫樂購)的股份。

緊接著,同年他又花費2570萬美元入股愛爾蘭的工業企業英格索蘭,以及斥資1.53億美元入股法國製藥商賽諾菲。

在金融危機爆發後,巴菲特選擇在美國投資,而非在歐洲抄底。

2008年,儘管前往歐洲視察投資機會的巴菲特將歐洲稱讚為“你當然希望在有魚的池塘釣魚,歐洲就是一汪出眾的池塘”,但信奉“當彆人貪婪時你應當謹慎”的他出手卻很節製,隻在同年斥資7600萬歐元入股了英國企業——全球最大的製藥集團葛蘭素史克;

3年後,巴菲特再次大手筆花費1.75億歐元購買了8家歐洲小型公司,並解釋稱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導致一些風險較大的國家中公司價值都被低估,不過,對於當時急需資金注入的大型歐洲銀行,巴菲特卻並不慷慨,並用相對嚴厲的詞語對當時歐洲銀行業的不景氣給予了悲觀看法;

沉寂2年之後,伯克希爾哈撒韋控股的瑪蒙集團耗資11億美元收購了英國工業巨頭企業IMI集團五大事業部門中的飲料機及推銷部門。

這一連串的投資記錄,證明了巴菲特在歐洲的投資節奏起了變化,尤其是金融危機之後,對此也有人借機詢問了老股神,他的回答是:美國的經濟將會起伏不定,當它衰退時,伯克希爾的收益也會減少,因此他必須將目光投向了海外。

眼看英國將要進入到混亂的局麵,伯克希爾的爪牙開始蠢蠢欲動了。

巴菲特投資的大膽一向局限於規則之內,換句話說巴菲特更喜歡把資金投入到他認為可以理解以及信任的市場中,再說的直白一些,老股神非常重視監管和稅法的完善。

這麼一分析,整個歐洲估計也隻有英國和德國能入他的法眼,英國的優勢不用說,德國本身就是很棒的市場,人口眾多且購買力和生產力強大,而且德國的監管和法律框架的嚴謹是出了名的,在歐元疲軟的時候進入德國,絕對是個很棒的選擇。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