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比弗利山,家裡永遠不缺派對邀請,這些紙質邀請函浪費的數目都夠再造一片大興安嶺了。
本來想說讓懷特自行處理了,但轉念一想,晚上也挺無聊的,也許找個派對逛逛,轉移注意力也就沒那麼難受了。
於是道,“放在這吧,我看看再說。”
大概翻了翻,不是新搬進比弗利山的鄰居舉辦的喬遷派對,就是哪個大明星過生日舉辦的狂歡派對,光聽這主題就無聊至極。
而且楊橙頭不舒服,去不了這種喧鬨的派對。
他的目標是那種比較高端、氛圍和諧輕鬆的派對。
‘有了’楊橙拿著一張黑色的請柬,壓印的花紋凸顯了優雅的格調,這是來自科波拉家族的邀請函,打開來,用玫瑰金色的藝術體寫道,“親愛的楊先生,誠摯的邀請你參加今晚在莊園舉辦的派對。”
手指一彈,砸了咂嘴,“還挺有誠意~”
高聲呼喚懷特,“幫我準備衣服和伴手禮,我要參加科波拉家族的派對。”
“是的先生,這就去準備。”
科波拉家族在好萊塢的影響力,可以比肩肯尼迪家族和布施家族在zheng界的影響力。
在好萊塢的眾多頂級家族中,科波拉家族無疑是最耀眼的那一個,即便是楊橙,也要給予相應的尊重。
為什麼呢?
電影不像企業,一個家族如果做企業,可以把這個企業傳下去,家族就能興盛起來。
但是電影不一樣,不是說我當父親的是大導演,把全部功力傳給你,你就一定能成功,現實是,在好萊塢有很多導演的孩子想要子承父業跑去拍電影,然而成功的並不多,所以科波拉家族尤其厲害。
非要用什麼事實說話,那麼科波拉家族三代四人一共拿下了9座奧斯卡小金人,這個成績足夠說明問題了!
從弗朗西斯科波拉的父親卡曼科波拉那裡,科波拉家族已經初見雛形,卡曼是一位音樂家,獲得了奧斯卡獎。
當然了,他能夠獲獎有賴於自己的兒子,也是科波拉家族真正的奠基人弗朗西斯科波拉,因為卡曼是幫弗朗西斯的《教父》《現代啟示錄》做音樂得了奧斯卡獎。
《現代啟示錄》是美國反思越戰的一批重量級電影之一,也是電影從業者一定要學習的一部範本式的電影。
《教父》更不用說,三部曲都很優秀,這一點難能可貴,這一係列更是成為好萊塢最經典的影片,沒有之一。
而完成這一係列的時候,弗朗西斯才不過30多歲,也在那個時候,一舉奠定了科波拉的江湖地位。
不僅如此,《教父》的誕生還開創了好萊塢的一大類型——hei幫片,之前的hei幫片都是從西部片拓展而來的,好人和壞人分的很清楚,而科波拉則創造了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