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4章 歌劇打卡(2 / 2)

楊橙在後麵朗聲道,“伯父,你今晚上都感謝我超過3萬遍了,不至於,反正你們要在紐約待一段時間,隻要你和伯母喜歡,每天晚上都可以來這觀看不同的劇目。”

裴父趕緊擺手做著解釋,“不用不用,若不是《芝加哥》在我們心中有特殊位置,今天也不會這麼激動,再說其它的劇目我們也聽不懂,其實就連《芝加哥》的情節我們也是半知半解。”

眾人說著話的時候進入包廂,這邊安靜許多,位於舞台側麵的包廂,其實觀看效果並不如樓下普通座位好,但勝在安靜沒人打擾,就算講話聊天吃東西也沒人管。

入座後,楊橙才順著剛才的話題,為裴家人做著介紹,看不懂歌劇確實是一件比較糟心的事情,“其實這出劇目最大的亮點之一是對爵士樂的運用,一會兒演出開始,你們就會發現劇中音樂節奏跳躍、旋律活潑、充滿誘惑,一反百老彙音樂劇裡音樂歌劇化的傾向。

劇中最為聞名的段落叫做《AllThatJazz》,是所有爵士樂迷不容錯過的經典段落,屆時眾位演員戴著禮帽,身穿短裙的表演深入人心,為觀眾再現了上世紀二十年代美國的紙醉金迷和浮華表象下的狼藉,展露了一種極致娛樂精神的鋒芒。”

在他介紹的時候,艾琳就用男人最喜歡的崇拜眼神盯著他,內心的小得意差點寫到了臉上。

連帶著他說話也有勁兒了,隱晦的衝艾琳拋了個媚眼,接著道,“《芝加哥》改編自上世紀20年代轟動一時的真實事件:1926年,芝加哥發生了一起重大謀殺案,嫌疑犯在律師高超的法庭手段幫助下被判無罪,逍遙法外,並因此成為當時的風雲人物。

記者穆玲·達拉斯·華金斯深入調查案件始末,出色地完成了新聞報道,以此為藍本創作了話劇《芝加哥》,取得巨大轟動。

這個話題在當時不僅是茶餘飯後的聊資,更成為娛樂圈、司法界、媒體探究的對象,時至今日依然具有現實批判意義。

在音樂劇《芝加哥》中,家庭主婦洛克茜因為謀殺了背叛自己的情人而鋃鐺入獄。

在獄中,她遇到了同樣因謀殺而入獄的舞女維爾瑪。

兩位女郎先後利用金錢收買了芝加哥有名的律師比利弗林,這位號稱能顛倒黑白的律師深諳女人、陪審團、媒體和大眾的心理,精明地轉移了大眾對真相的關注,通過編造的故事和無數次新聞發布會,不僅幫她開脫了罪名,還一步步將洛克茜打造成了炙手可熱的‘明星’。

民眾對明星盲目的追求,讓殺人犯竟然成了全民偶像,享受到前所未有的榮耀。

極度自我膨脹的洛克茜,渴望著更大的矚目和滿足,然而,媒體和大眾很快就被更聳人聽聞的新聞吸引,轉移了興趣。

無奈之下,敵對的洛克茜和維爾瑪相互妥協,組成了一對歌舞組合,最終成為風靡一時的歌舞明星。

整部戲從歌詞和編舞上對於社會的浮躁和對名利的追逐刻畫得入木三分,黑色幽默經過大腦過濾後彆有意境。”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