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豹二坦克,從這些個要求看上去,目前市麵上暢銷的幾款東西方坦克可以說都不符合其要求,比如以整車重量不超過50噸這個要求來說,類似m1係列、豹二係列等西方先進三代/三代改進型主戰坦克,基本都不在考慮範圍內,又比如配備120毫米滑膛炮的實際要求也使得一眾車重在40噸到50噸之間的北極熊車型也與南美的陸地無緣,當然也包括華夏的外貿車型。
烏克蘭人這些年又找回了武器研發的快樂,他們的彎刀主戰坦克雖然性能上能滿足巴西陸軍的需求,但這個動不動就罷工,或者喝大了不想乾活的國家,信用實在不敢恭維,估計巴西人要不是實在沒辦法,肯定不會考慮烏克蘭人坦克。
這麼算下來,可能也隻有小rb的10式坦克勉強符合要求,火力、防護、機動都夠用,特彆是其優秀的機動能力以及液氣懸掛裝置的采用,對於巴西陸軍來說還是很具有吸引力的。
但價格方麵,恐怕會成為阻礙巴西人訂單的最後因素,其它的倒還好說,因為鐵礦石的關係,rb跟巴西關係還不錯,但一是產能、二是可靠性,這兩點勉勉強強能夠湊合,但價格可真不能湊合。
所以留給巴西的出路,可能隻有一條了,就是聯合其它需要主戰坦克、且要求相似的國家聯合研發,在這一點上巴西倒是不缺乏經驗。
總之,巴西這邊基本不用考慮,楊橙手裡能拿得出的坦克和飛機,都不是巴西急需的,郎有情妾無疑,總不能強買強賣吧?
再看其他國家,南美的第二大軍事情況應該是哥倫比亞,位居南美洲的北部,和委內瑞拉相鄰,這個國家的軍事實力和巴西相比唯一的差距可能就是在坦克的數量上了,而且每年的國防預算和巴西相比也有著一定的不足,巴西每年的國防預算在300多億左右,而哥倫比亞卻隻有121億美元,軍事預算的差距必然會讓兩國的軍事實力差距越來越大,軍備就是燒錢,沒有第二條路可走。
不過眾所周知,哥倫比亞是一個跟美國關係莫逆的國家,所以真的發生戰火衝突,美軍就會趕來幫忙,這在南美洲來說,等同於核武器一般的存在,而哥倫比亞確實是一水兒的美製式武器,但問題是這個國家的訂單楊橙根本插不上手,所以哥倫比亞不作考慮。
再接下來應該是阿根廷,彆看阿根廷麵積不小,在南美也算大國,但基本沒有自主研發能力,其軍事力量都是來源於美國和歐洲各國的援助的,目前的阿根廷隻擁有200多輛主戰坦克,200多架飛機和3艘潛艇,這樣的軍事力量和哥倫比亞以及巴西比起來確實不夠看,勉勉強強用作自身國土安全防護,不具備進攻的可能性。
當然,阿根廷也沒有想外擴張的野心,老老實實的過著小日子,吃著烤牛肉、跳著探戈、看看足球順便罵罵梅西和馬拉多納,這小日子多舒坦,打什麼仗。
既然不打仗就更不會花錢買武器,這輩子都不可能,要麼你就送,要麼我就不要,就是這麼有個性,因此阿根廷就不指望了。
再下來是智利,如果不算西方國家的軍事援助的話,其實智利的軍事水平要比阿根廷高出不少,其目前擁有的武器和哥倫比亞有一拚,不過智利並沒有受到其他國家的青睞,這讓它在真正的實力上來講無法與其他國家真正的抗爭,但比起其它國家的人,智利人的脾氣更火爆,看看他們國內的動亂就知道,火是一點就著,所以武器對智利人來說,還真就是必需品,他們敢於亮劍,敢於打仗,這點是巴西都不具備的要素。
可問題來了,智利人有需求但沒錢!
智利人一直在尋求其軍隊現代化的改造,在這一點上他們一直比較激進,然並卵,這是需要投入大筆資金才能見效的需求,而智利人能夠賺錢的地方其實並不多
擁有者狹長國土麵積的智利,在很多人接觸地理的時候會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然而對於這個南美國家的認識,可能也僅限於此。
其實智利在南美一直屬於比較強大的存在,幾十年前的那場革命之後,智利的經濟水平開始逐步提高。
尤其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智利實行了經濟自由化改革,大量的國有企業被私有化,通化膨脹得到了抑製,建立起了一個相對開放的市場,使智利的經濟迅速發展了起來。
在隨後的日子裡智利擺脫了南美國家經濟發展的魔咒以及中等收入陷阱,正式成為了南美最為發達的國家。
換句話說,智利人曾經也富過,還是一個大洲的首富,有了錢自然要對軍事力量加以提升,不然就算有錢也保護不了,白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