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四十一章 蘇30的優勢(一)(2 / 2)

其實更為震驚的是桑切斯,他以為楊橙在美國手眼通天,各種製式武器都能弄到手,沒想到他的觸手居然能蔓延到遠東,連北極熊的二手貨都能弄出來,這人未免也太可怕了吧?

能在美國和北極熊兩大‘極’之間左右逢源,光憑人緣好是不夠的,還必須得有不怕被人下絆子的實力。

看來還是低估了楊橙這個人,桑切斯在心中不無忌憚的想著。

至於楊橙是怎麼能弄到蘇30的,他們雖然好奇卻不會多嘴去打聽,這是人家的商業機密,憑什麼告訴你?

其實他們真想錯了,這不過是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罷了,他可是繼承了艾歐塔的一切,包括貨物來源和銷售渠道,弄到北極熊的武器其實並不難,難得是怎麼賣出去,還不讓美國人發現!

說起來,楊橙也是在看了蓋文留下的資料後,才知道每一種武器型號的誕生,背後都有著眾多曲折的過往。

尤其像戰鬥機這種很多國家舉國之力都造不出的大殺器。

比如蘇30,誕生的過程可謂一波三折,作為一名優秀的銷售人員,必須要對產品的曆史倒背如流,你都不了解,怎麼去向客人推銷?

賣什麼產品都一樣,隻要是銷售,萬變不離其宗。

說起蘇30的誕生,還是在第一批蘇27出廠後不久,當時北極熊的航空工業部部長伊萬西拉耶夫和航空工業部副部長兼蘇霍伊設計局總設計師米哈伊爾彼得洛維奇西蒙諾夫,以及很多蘇27項目的相關人員,坐下來開了個座談會。

會議上,他們總結了上世紀70年代以來,蘇製戰鬥機與西方戰鬥機進行的曆次空戰經驗教訓後,得出了一致結論,目前的重型遠程截擊機已經不能應付現在和未來的美國戰鬥機所帶來的威脅,必須為國土防空軍研製一種更加靈活機動的遠程截擊戰鬥機!

這就是蘇30誕生的前提背景!

於是,蘇霍伊就接到了一項研製任務,在現有的蘇27的基礎上研製一種全新的遠程截擊戰鬥機,對於新型截擊機的要求是接近米格31的航程和不低於現有蘇27的機動敏捷性。

用一句時髦的話來說,就是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

之前設計局本來就在積極準備蘇27的改進型號——蘇27m,也就是後來的蘇35/37的研製,這一型號的飛機是具備對空中和地麵目標的精確探測和打擊能力的,而且一開始就計劃用相控陣雷達裝備這一型號。

新的截擊機也被要求安裝新型雷達,但不要求多功能,設計小組被告之重點是增加飛機的留空時間以及飛機對空中目標的偵測和截獲能力。

按照這樣的要求,設計小組立馬在一架單座的蘇27和一架雙座的蘇27ub教練戰鬥機上進行改進工作,包括為達兩架飛機改裝空中受油探頭在內的所有工作,被要求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剛開始是由莫斯科試驗生產廠負責飛機的改裝任務,後來這一任務被轉移到遠東地區。

經過改進後的單座機,被內部授予了蘇27p的型號,雙座的蘇27ub則成為蘇27pu。

其實從外表上來看飛機的改動不是很大,畢竟是在蘇27基礎上改造,保留了其近乎完美的氣動布局,那優雅的線條證明了它不管怎麼變,都是空中最美的女神。

為了不破壞氣動布局,專家們在設計中並沒有采用簡單的固定式受油探管,而是一種裝置在風檔下麵左側的位置可以完全收起的探管,當受油管收起時部分可以被整流艙蓋遮住,完全與身的表麵齊平。

飛機如需空中受油,必須放出伸縮式受油管,將其與加油機的標準加油吊艙錐套準確對接,錐套牢牢地抓住受油管之後開始進行空中壓力加油,空中加油可以由裝備有標準加油吊艙的同型號飛機進行,也可由懸掛有同一吊艙的蘇-24m飛機進行,還可以由伊爾78空中加油機進行。

不過空中加油設備使一些係統和設備不得不重新布置,最顯著的是光電紅外搜索跟蹤裝置被從中線移到風擋的右側。

當然,為了能夠更好的適應超遠航程的飛行,飛機的座艙也進行了重新設計。

擁有一雙大長腿,也是蘇式飛機的特點,沒辦法,為飛越前蘇聯遼闊的邊疆和無顯著地標的地區,要是天生短腿,估計飛不了多久就得摔下來。

為了應對這一特點,飛機必然需要有新的導航係統,變得更為簡單易操作。

不過從外形上來說,一個較大的變化是尾錐的末端位置被設計得更高,以減少大迎角著陸時擦尾的危險。

截麵不變的嚼桶形尾錐改用更流線型的整流罩,前麵變得更粗而且加長了弧形的部分,在尾錐內裝置有重新設計的油箱,這也是分辨蘇30和蘇27不同的一個重要特征。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