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五十七章 就是耍流氓(求訂閱)(1 / 2)

,最快更新美利堅縱享人生最新章節!

銀行搬遷總部從來都不是說搬就能搬的,首先瑞士zf就不同意。

因為遠山銀行整合的可是原先他們瑞士的銀行,現在你整合完成了,要把銀行搬走,換誰都不能同意。

這個道理楊家人心裡跟明鏡似的,可越是清楚這事兒就越難辦,還不如來個愣頭青,什麼都不知道,直接搬走誰也說不出什麼來。

楊橙陰測測的說道,“其實有個現成的理由可以用,你們忘了新年第一天那份公約了?”

眾人愣了下,同時想到今年1月1日,由經合組織成員國以及z國、巴西、新加坡等47個國家簽署的《銀行信息自動交換國際公約》正式生效,而瑞士也位列其中,這意味著該國“避稅天堂”地位的正式終結。

劉慕謙點頭道,“我也收到瑞士稅務機關的通告,他們已經開始收集相關銀行信息,並將於2018年與其他成員國進行首次信息共享,但這些信息隻能用於打擊避稅,不得公之於眾。”

楊橙擺擺手,“這都是冠冕堂皇的借口,誰都知道真實的目的是什麼,我們也都知道背後有誰在操控。”

“不管怎麼樣,這確實是個好借口,而且利用這個機會,我們可以一舉打響名聲。”楊森也肯定了楊橙的這個建議。

其實銀行間自動交換信息標準早在2014年就由經合組織提出,並在當年2月的二十國集團財長會議上得到通過,旨在通過讓銀行信息在各國司法部門之間自動交換以打擊逃避稅行為。

該公約可能是全球打擊逃稅舉措的最重大突破,未來,參加該公約的某成員國公民在另一成員國開立銀行賬戶,該公民所屬國家的稅務部門將自動獲取賬戶信息,從而達到打擊避稅的目的。

對各國征稅的工作來說,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可對瑞士來說,絕對是個不小的打擊。

要知道瑞士之所以在國際上地位斐然,並且具有很高的聲望,可不是因為費德勒或者瑞士手表,更不是軍刀,而是他們由來已久的銀行保密製度。

1713年日內瓦議會製定銀行法,規定銀行人員有責任記錄客戶信息,但是禁止將客戶的信息透露給他人,這也成為了瑞士銀行保密法的雛形。

在1934年11月8日,瑞士正式通過了《關於銀行和儲蓄所的聯邦法令》,規定銀行必須保護儲戶賬號安全,任何儲戶都可選取自己認為妥當、安全的方式開戶存款,而銀行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得泄露儲戶信息,否則將受到法律製裁。

過去瑞士僅曾為美國等少數國家提供過銀行信息,而且並不保證充分合作。

但在2008年瑞銀集團受到f~b~i的調查之後,瑞士銀行業開始麵臨著前所未有的國際輿論壓力,並最終簽署了此項公約。

而簽署該公約意味著,以銀行保密傳統著稱的瑞士將接受這一新標準,承諾在該標準下提交外國客戶的賬戶信息,瑞士銀行保護客戶隱私的傳統可能就此終結。

天知道究竟有多少灰色資金藏在瑞士,而這個公約一簽,等同於瑞士自斷雙臂。

但沒辦法,形勢不如人,雖然瑞士是永久中立國,但不代表他們可以不受威脅,這年頭,橫的怕楞的、愣的怕不要命的,如果用人來做比喻,瑞士就是西裝革履、翩翩而雅的紳士公子,而美國則是暴發戶二代,有錢有人性格霸道,就是一有錢有勢的臭流氓、大無賴。

紳士跟你講道理,流氓跟你講拳頭,結局就是——紳士被收拾的灰頭土臉,不得已接受了臭流氓的整編。

誰都知道推動這個公約通過的幕後黑手是誰,看看這份公約國名單,全球打擊避稅力度最大的美國並不在該公約的簽署國之內,這就耐人尋味了吧?

一方麵,美國為了全球追稅早已經建立了一套自己的網絡:海外帳戶稅務法(fatca),瑞士也是該協議的成員之一。

另一方麵,近年來眾多富豪都在把金錢從傳統離岸避稅天堂瑞士撤離出來,再轉移至美國境內,換句話說,美國自己儼然成為了保護財富秘密的“新瑞士”。

據統計,全球金融資產大概有8位於各大離岸中心,每年給各國zf造成2000億美元的稅收損失,但各國差彆很大,北極熊的這一數字是52,海灣一些國家則是57,但美國卻隻有4的金融資產位於離岸中心。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