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意味著訂閱用戶一直在增長,目前全球總訂戶已經達到1.27億。
而且過去5年hbo基本上實現了翻倍增長,每年的增幅都會創下新高。
所以要說hbo受到衝擊,這絕對是個錯誤的判斷,當然,比起《紐約時報》,他們的確是超越了很多。”
普萊普勒深吸一口氣,“說到底還是產品為王的世界,隻要你的產品和內容做得好,管他什麼新媒體、舊媒體,通通不在話下!”
這話沒錯,產品在電視劇市場,真正的好內容意味著一切。
市場的本質就是解決稀缺性,但如果你的內容真的超級好,市場也無法找到替代品,用戶還是得來找你。
hbo累計獲得了463項艾美獎,而奈飛隻有3次,想想這些年被國外網友瘋狂種草的那些美劇,《權力的遊戲》《黑道家族》和《兄弟連》等,這就是hbo能夠一直活得很好的最重要的原因。
渠道與互聯網相比,有線電視是一個老舊的渠道,但有線電視還是一個有效且成本可控的渠道。
雖然中間商會降低hbo的利潤率,但從技術層麵看,有線電視能夠有效到達幾乎所有的目標用戶,而且提供高質量的收看體驗,很少需要緩衝,如果是這樣一種渠道,誰會在意是有線電視還是互聯網?
技術對於傳統公司來說,技術公司有兩個方麵最可怕:一是通過技術改變了渠道,二是通過技術改變了產品。
然而對於真正好的電視劇集來說,技術並不是決定性的因素,好的導演、劇本和演員才是,雖然奈飛也製作出了類似《紙牌屋》這樣的大熱劇集,但這裡麵沒有技術太多的事,說白了就是沒有技術含量,靠的還是劇本還有演員精湛的演技,所謂的大數據並不能讓一個平庸導演拍出好電視劇。
就像某交大博士,弄出的公式相聲,妄圖挑戰老郭,這才是最可笑的!
當初老郭是怎麼把體質相聲踩在腳下的?還不是靠相聲本身?
都是一個道理,在過去幾年,奈飛的確通過網絡平台取得了驚人的成長,其收入和訂閱用戶數都已經超過了hbo,但這並不意味奈飛打敗了hbo,這是兩家定位和商業模式完全不同的公司。
事實是,奈飛能拿得出手的,隻有兩部熱門的自製劇,受到業界認可的也隻有3項艾美獎,奈飛真正的商業模式像是開在家門口物美價廉的超市,把海量的視頻內容集合起來,用戶憑借自己的精力和喜好去挑選。
而hbo的商業模式卻是精品店,隻在核心地段,提供高質量的產品,銷售價格也更高,當然用戶也不需要耗費太多精力去挑選產品。
比彆的沒用,看看淨利潤就夠了,hbo的淨利潤已經超過5億美元,而奈飛還沒過億。
從競爭的角度看,奈飛的優勢是有一個相對穩健的基礎,更低的訂閱價格和更多的訂閱人數能讓奈飛的財務更穩健,也有更高的抗風險能力,即使製作不出優質的內容,空檔期也不會太多傷害到公司的經營。
而hbo如果不能持續提供高質量的自製內容,其本身的運營就會遇到極大的麻煩,所以體現在估值上,奈飛就要遠高於hbo,老默意圖收購hbo,當時對時代華納的報價就是20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