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但凡多看看新聞的人,都知道成立慈善基金在歐美富豪中十分流行,而其目的,往往並不在於單純的慈善,麵對嚴苛的反壟斷法律和高額的遺產稅,紮克伯格這樣的行為非常主流——因為它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證後代的利益。
當然,自己國家的富豪也沒好到哪去。
所以,紮克伯格把自己包裝成一個如此誇張的道德楷模,為的是什麼?他肯定是有訴求的,不可能無緣無故立人設。
就像有明星立吃貨人設,為啥?還不是為了多接幾個相關的廣告代言?
君不見黃胖子自從立了愛老婆、愛女兒的小廚人設,就接了無數個家用電器代言和廣告嗎?
實際上,小紮這麼做,也是為了他強大的zz野心。
這一點,從他開始走親民路線就知道了,為了“對經常使用facebook的近20億人中的一小部分有更多的了解”,他以zheng客的姿態,走遍美國三十個州,留下了許多精心擺拍的照片,所以,如果有一天他去競選總tong,也不要覺得奇怪,然後再看看他前輩的下場,就知道他的未來了。
所以,無論是diao絲、親民的鄰家大哥哥、愛家顧家好男人,還是完美的道德聖人,都離真實的紮克伯格相當遙遠。
那麼,隱藏在這精心打造的公關形象的鐵盔之下的,真實的紮克伯格又是一個怎樣的人?
這個問題楊橙還是很有發言權的,首先,可以先看看由大衛芬奇導演的電影《社交網絡》,這部電影正是以紮克伯格創造facebook的故事為藍本改編的,從一定程度上,我們可以從中窺見紮克伯格多麵的人性。
事實上,電影中的很多情節都是真實的,比方說,紮克伯格在哈佛讀書時,正是以當麵一套背後一套的做法,剽竊了兩名學長的創意,做成了facebook最早的雛形。
沒錯,後來那兩名學長把紮克伯格告上了法庭,他賠了倆人6500萬美元了事,創意這種東西並不受到法律保護,所以也沒有人能真的拿這件事兒把紮克伯格怎麼樣。
當然,有人說,他兩個學長憑兩個創意就拿到3000多萬美元,已經足夠了,不能再貪了。
可事情不能這麼想,如果這兩個學長自己做出臉書呢?他們是不是也可以登上服不服榜單前十了?
3000萬和300億的差距有多少個零知道嗎?
這就不得不提小紮的血統了,作為擁有悠久經商傳統的猶太人,紮克伯格的商業手腕不可不謂之不老辣。
剛開始創業的時候,他就輕鬆的踢走了最早的合夥人。
現在在z國互聯網縱橫天下的小馬哥,當年也曾被小紮算計過——當年趁著小馬哥做一次背部手術的功夫,紮克伯格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收購了他一直想要收購的p,讓企鵝喪失了遨遊四海的大好機會,這幾乎也堵死了企鵝最後一次出海口。
不知道小馬哥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有沒有吐血三升?
當然,從另一個角度說,這也可以說小紮技高一籌。
而在對待員工的問題上,紮克伯格的人品暴露無遺,並不是一貫保持著他名聲在外的民主風格。
有不少離職的臉書老員工曾在采訪中吐槽,紮克伯格曾經因為對一個員工寫的代碼不滿意,把一杯水倒在了員工的電腦上。
紮克伯格還常常拿著一把rb軍刀在辦公室晃悠,如果你乾的不夠好,他會隨時威脅道要砍掉你的腦袋。
所以,從本質上說,紮克伯格和過去的老資本家沒有區彆,他們追求的,就是獲取更多的利益,控製更大的市場,乃至綁定或獲取更大的zz權力。
非要說紮克伯格唯一特殊,或者說天才的地方,就在於他善於營造形象,善於把自己包裝成一個普普通通、簡單陽光的大男孩兒,讓所有人都覺得他是那麼的親切、善良、聰明、可以依靠。
對了,還很能忽悠,這幾乎是成功資本家的又一特質,要是沒有長一張好嘴,就缺了很多曝光率,能說,也能給人一副你很睿智的印象。
之所以花費近3000字來評價小紮這個人,就是為了接下來一章做鋪墊,這家夥主動找上門來,肚子裡絕對沒憋什麼好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