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零四十六章 見到阿三坑一把(求月票)(2 / 2)

這次楊橙約的是一位空軍中將,手裡握著大把的現金用於采購,黛米恩通過關係介紹的。

不過這位將軍一見麵的第一句話是,“你賣彈藥嗎?”

什麼鬼?印度已經淪落到彈藥都得從外麵買的地步了?

當然,這也不是什麼新鮮事,隻不過是開了楊橙的眼界罷了。

關鍵是他們自己產的彈藥不靠譜,炸膛可是時有發生,好多無辜的士兵都死在了自己的子彈下。

早在19世紀初,印度就在英國殖民zf指導下建立了最早的兵工廠,至今已有二百年曆史。

20世紀50年代,印度又從蘇聯引進了7.62毫米子彈的生產線,在造彈藥方麵,印度是有傳統的。

按理說,印度是一個十幾億人口,gdp排名第七的大國,擁有一百多萬大軍和三位一體的打擊能力,年度軍費500多億美元,正在超法趕英,這樣一個國家,怎麼會連彈藥都造不好呢?

事實就是他們真的造不明白,就像一個看起來是精英的家夥,卻連百以內的加減法都算不明白一樣。

原因是多方麵的,首先一點就是印度的武器是著名的“萬國造”。

印度獨立前是大英帝國最重要的殖民地,印軍基本是全套英式裝備。

在20世紀40年代獲得獨立後,印度不但保持了和前宗主國英國的良好關係,而且一躍成為“發展中國家領袖”,成為美蘇兩大陣營競相拉攏的熱門角色。

這樣一來,印度在武器裝備上,一直有充足的海外市場可供選擇,北約和華約的武器裝備都是成熟的體係,質量可以保證,價格還不貴,畢竟當時都在拉攏印度。

這就使得印度始終有充足的洋貨可供選擇,相對來說,國產槍械質量一般,成本也未必能低,還容易出紕漏,印軍自然不喜歡,再說自產多麻煩,買來直接用多方便!

不過這種狀況至今依然。

一位堂堂中將,直接開口跟楊橙買槍買彈藥,真是活久見。

送上門的生意豈能不做?蚊子腿再小也是肉啊,愣神過後立馬道,“當然有,將軍需要什麼?

新型突擊步槍、1輕機槍、狙擊步槍、新型卡賓槍,一共需要10萬支,另外每把槍配十個基數的子彈!”

楊橙都快憋不住了,高興的!還有這種好事?他都不敢信,他在中東弄的那座美軍戰後遺留倉庫裡,就有很多槍賣不出去,有報廢的有二手的,正好一並處理給印度人,至於質量如何,楊橙就嗬嗬了,十把槍有一半能成功打出子彈,都算楊橙良心未泯!

沒辦法,見到阿三坑一把,這是慣例。

當然,彆誤會,剩下的一半,估計不用上戰場,在訓練場就能報廢掉,順便還能炸死幾個人,免得他們到邊境搗亂。

至於子彈,那都是個頂個受潮的貨色,什麼?在沙漠乾燥的氣候也能受潮?

請注意,‘受潮’在這裡是個代指,意思就是廢了!

這麼一想,楊橙這心情那還不是跟坐了火箭似的,直衝雲霄?

心裡笑翻了天,極力控製都控製不住,嘴角都快咧到耳朵後麵了,“沒問題,我都給你配全了,也彆挨個算價了,3億美元的打包價,如何?”

3億?那堆破爛貨當廢鐵賣,300萬都沒人要!不然也不會放在倉庫裡積灰!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