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女倆帶著滿滿的成就感,收拾好工具,慢慢走回家。
回家後,兩人簡單地弄了些吃食,草草吃了一頓午食。
吃過飯後,柳氏去午休,陳宛白則又去了地裡。
前段時間那片漚了農家肥的地,經過這些天的發酵,地裡的肥料已經完全腐熟,可以種植蔬菜了。
此時正值九月底,天氣涼爽,正是種植一些秋冬耐寒蔬菜的好時節。
儘管相比於現代,這會兒蔬菜品種有限,但陳宛白還是買了一些常見的菜種,白蘿卜、菘菜、芥菜、菠菜、蒜苗等等。
之前,陳宛白曾向田桂花打聽過,得知每年春季二月到四月,秋季八月到十月,朝廷都會派發一些糧種和菜種,確保農民能在適宜的季節及時播種。
派發的目的主要是促進農業生產,發放的種子大多是新品種,供農民推廣試用。
這點讓陳宛白很是激動,她想去看看能否找到一些她認識的種子。可當她打算去找村長要糧種時,田桂花卻給她澆了一盆冷水。
“小白啊,你彆跑了,這都什麼時候了,八月初,那些種子就被領光了。”
也是,不花錢的東西,誰會放過。
陳宛白暗自決定,來年一定要趁早,希望能夠獲得一些新的東西。
(注:《明會典》《大明律》《明史》等古籍中,都有關於朝廷派發種子的記載。例如,《明會典》中提到:“每歲春秋,令各郡縣頒發籽種,以助民農事。”)
陳宛白來到了菜地,蹲下身,仔細查看地裡的土壤,發現它已經變得鬆軟肥沃。
她站在原地,看著幾塊分好了的地,規劃了一下每塊地種植哪種蔬菜,以確保每種蔬菜地有足夠的生長空間和養分。
她先種植的是菘菜,雖然上午已經種植過了,但那塊地沒有足夠的肥力,故而下午她還是在菜地裡種上一塊。與上午的種植方法不同,她用鋤頭在地上挖出一條條淺溝,每條溝之間間隔約九寸。然後將種子均勻撒在溝中,覆上一層細土,最後用腳輕踩實。
第二塊地,她準備種植白蘿卜。白蘿卜需要更深的土壤,陳宛白用鋤頭挖出大約一寸半深的溝,每條溝之間間隔約六寸。撒種而後覆土並拍實。
第三塊地,種植芥菜。雖說漫山遍野都有野芥菜,但是陳宛白擔心冬日裡會被人挖光,還是種上一些穩妥。
芥菜生長較快,耐寒能力強。她用鋤頭在地麵挖出淺溝,每條溝間隔約七寸半,撒種覆上細土並微微壓實。
第四塊地留給了菠菜。她先在地上畫出了一條條淺淺的溝,每條溝間隔約四寸半。菠菜種子很小,她將它們輕輕灑入溝中,再覆上一層薄薄的土。為了確保種子能夠均勻分布,她用手指在溝裡輕輕撥弄,隨後再壓實。
最後一塊地,用來種大蒜。大蒜的種植方法不同於其他的蔬菜,她需要先將大蒜分成一瓣瓣,然後將這些蒜瓣逐一插入土中,蒜頭朝下,每瓣之間保持約三寸的間隔。
播種完成之後,陳宛白拿起水瓢,開始給每塊地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