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少華不由勸她說:“沒用就算了,你何必勉強?過幾天等孩子回來一起去旅遊。”
“去哪兒?”她愕然問。
“秘密。”
不說就算,蘇杏也不追問。
“爸,媽,”小染左右看看他倆,說,“今個周末小琪過生日,她媽媽讓我們全家一起參加,還給我一張紙……”
“是請柬啊小染,不是紙。”小能在走廊儘頭說了句。
“哦,請柬。”小染有錯就改。
蘇杏聽罷看著他,“你想去?”
“不想。”小染搖搖頭,“可她媽媽說一定要去。”
“你跟小琪是好朋友?”蘇杏再問,見兒子搖頭便說,“那算了,她媽媽說的是客套話,咱們去不去不會影響小琪過生日。”
至於送禮,更沒必要。
送了這一家,以後每一位同學過生日他都要送。不然就是區彆對待,或者對人家女孩有意思。
小孩子思想單純,大人不同。
更何況,自己家沒有過生日的習慣。兒子專送禮,不收禮,她心裡大大的不平衡。
所以就這麼算了,她問了兒子怎麼跟對方溝通。
沒發現兒子有失禮之處,蘇杏在飯後給小琪媽媽回了話。在群裡私信回的,她被拉進一個家長與老師互動的群裡,溝通很方便。
她平時很少參與聊天,被彆人私信的內容基本上都是問她:
孩子參加夏令營嗎?不去?那假期參加什麼培訓班?不參加?去哪兒旅遊?有什麼好介紹嗎……之類的問題。
她的答案差強人意,漸漸地,私信就少了。
“兒子,你在學校有朋友嗎?”偶爾的時候,蘇杏會自我檢討教育方式是否正確。
“有啊!”說起朋友,小染眉飛色舞,“他叫田路,住在山裡,力氣比我大。因為他平時要跑步上學,還要翻兩座山……”吧啦吧啦。
山裡的路幾年前就打通了,不像以前那般艱苦危險,但路途遙遠是真的。那男孩比小染大一歲,同班,由於家裡開果園的,經常給小染帶各種水果吃。
“我想帶冰淇淋給他吃,可惜走到半路就融了。”對此,小染很傷腦筋。
於是,蘇杏望向孩子爸,希望他能想個辦法,比如弄個保冷壺出來,攜帶方便。
冰袋、乾冰什麼的既麻煩又顯眼,帶個壺最方便。
柏少華:“……請他過來吃不好嗎?”何必搞得那麼複雜。
“你不覺得這個壺很有挑戰性嗎?”蘇杏極力爭取。
“不覺得。”
“可天生你才就是這麼用的,對吧兒子?”
“嗯。”小染大力地點了點頭。
噅,娘倆開心笑著,因達成共識而擊掌為盟,力抗孩子親爹。
看著表情極為神似的一大一小,柏少華冷眼旁觀。心想,不愧是母子,惰性思維一模一樣。
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簡直是至理名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