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巡店(1 / 2)

解決了廣東紡織廠的貨款, 校嘉華沒再耽誤時間,直接去國棉廠找仝其芳。

前幾天,雖然人在青河村,她和國棉廠的電話溝通, 卻一直沒斷過。仝其芳幾乎每天都要和她討論, 長絨棉勞動布的生產情況。

進展自然十分順利。早在出差前, 她們就已經解決了勞動布的紡紗、織造問題。現在有了長絨棉, 可以說是如虎添翼。

生產車間,校嘉華摸著剛下線的樣布, 滿意地讚許:“不錯, 柔軟舒適, 彈性大,結實耐磨, 還能防風,有八成像模樣了。”

仝其芳聽了,卻不解:“妹子,這麼好的布,你怎麼說才值八成?那十成的布,得是什麼樣子?”

校嘉華:“……”

總不能告訴她, 十成的標準, 是按美帝品牌——李某斯的質量來要求的。

她隻能打哈哈:“仝姐, 咱們的布已經非常完美了, 我少說兩成是為了謙虛,畢竟, 以後還有進步的空間嘛!”

仝其芳:“對,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我也相信, 咱們的勞動布會越做越好,越產越多的!”

校嘉華一笑:接下來,就看群眾的檢驗啦。”

九月中旬,質檢組審核通過後,第一批長絨棉布,幾乎無縫銜接,送進了縣城各大供銷社。

不出意外,新的勞動布體感舒適、質量好,顏色也漂亮,但凡見過摸過的,沒有一個不喜歡。

再加上九月份正值入秋,天氣轉涼,又臨近國慶,人人想要穿新衣,人人需要穿厚衣,市場需求非常旺盛。冷清了一段時間的供銷社,現在又開始排起了長龍。

仝其芳這邊絲毫不敢鬆懈,一直在廠裡馬不停蹄,指揮大家連夜生產,好儘快把新布發到更偏遠的農村。

一周以後,供銷社的業績蒸蒸日上,輕鬆超過了去年同期水平。

公司效益好了,領導被肯定,員工們也跟著高興,大家工作之餘,最大的愛好就是下班後,跑去就近的供銷社,排隊買長絨布。

有幾個買不到的小姑娘,甚至求到丁勤勤這裡,問校嘉華能不能幫忙,直接從國棉廠訂購幾尺。

丁勤勤義正言辭地拒絕了,“你們想得美,我們校經理,是那種走後門的人嗎?再說了,我自己想要長絨布,還得老老實實排隊呢!”

外麵熱熱鬨鬨,校嘉華看著最新的“財報”,卻不住地皺眉。

身為一個合格、貼心的小助理,丁勤勤很快察覺到這點。

她詫異地問:“經理,這批布還有什麼問題嗎?

校嘉華歎息:“布沒有問題,問題是布的銷量,太差了!”

丁勤勤傻眼,“長絨布的反饋這麼好,供銷社都快賣瘋了,我們自己都搶不到,您怎麼說賣得差呢?”

校嘉華指指報表:“賣得好的,是城東、城北的供銷社。那裡附近有工廠,工人有工作,手裡有餘錢,換句話說,就是消費能力高,新布賣得好不足為奇。

“可是城南、城西就不一樣了,一個是老舊居民區,一個是城鄉結合部,那裡的銷量,遠遠沒有達到預期。更彆提,再往下的鄉鎮和農村了。”

眼下的業績雖然趕超了去年同期,但是距離前兩個月的銷售總和,還差一段距離。

如果放任下去,校嘉華必定會輸掉她和馬蘭珍的賭約,到時候灰溜溜地離開公司。

丁勤勤試著分析:“經理,您剛剛說的這幾個片區,經濟效益的確不行,窮得叮當響,一分錢恨不得掰成兩半花。不過,按照往年的慣例,等天氣再冷一點,到了十月底,他們自然會買新布,畢竟要過冬嘛。”

丁勤勤說得在理,可她不知道賭約的事,校嘉華等不了那麼久。

銷售不達預期,問題出在哪裡呢?校嘉華又看了一遍手上的“財報”。

當然這份報表,不過是幾個供銷社的業績彙總,完全不能稱之為真正意義上的財報。

既然紙上談兵不行,那就親自去一線,尋找問題所在吧。

校嘉華必須去巡店。

.

一天的時間有限,校嘉華翻翻報表,隻挑出了三個比較有代表性的店鋪。

這三家店鋪分彆位於城東、城北,以及城南。在縣城的所有店鋪裡,他們的業績也分彆是最高、中上,以及最低。

校嘉華先去了業績最高的城東供銷社。

不愧是一級供銷社,麵積大、門頭寬,裡裡外外都是顧客。隊伍已經排到大街上,供銷社裡麵,不時還有營業員罵罵咧咧,維持秩序。

所以,校嘉華站在門口,排了近半個小時的隊……愣是沒擠進去。

第一家店,放棄。

校嘉華騎上二八大杠,轉戰城北。

城北的供銷社客流適中,校嘉華沒等多久就進去了。

城北供銷社的社長,是個五十多歲的轉崗教師。他今天身體不適,臨時請了病假,社裡隻有三個年輕的姑娘、小夥看店。

這些姑娘、小夥都是二十出頭,和校嘉華同齡。年輕人嘛,性子總是活潑一些。

以前,校嘉華來巡店,他們都不太拿她當經理看。開起“姐姐妹妹”的玩笑,總要被老社長罵沒大沒小。

而這次,或許是校嘉華剛從邊疆回來,還有“勞動模範”的加持,社裡的幾個小年輕都很拘謹,腦門上一個個寫著“崇拜”兩字。

再加上校嘉華在邊疆確實曬黑了一些,她不說話的時候,顯得比往常更成熟、嚴肅,因而大夥也不敢造次,問起話來,都答得老老實實。

可惜,校嘉華沒問幾個問題,總是被絡繹不絕的客戶打斷。

調研雖不能繼續,但她也得到一些有用的信息。

比如,城北的客戶雖然沒有城東的多,但是質量卻很好,買布往往拖家帶口,一次買好幾個人的。用現代話來講,就是客單價、件單價都很高。

這也是為什麼,城北的供銷社雖然進店人數不多,但業績高企,僅次於城東。

按照這個標準,城東群眾的購買力,仍有開發、提升的空間,而且不止一星半點。

問題就在於,怎樣讓城東的群眾,和城北一樣“大方”起來。

.

城南這邊的情況,則完全相反。

由於工作時間,不是銷售高峰,城南這家供銷社的客人並不多,校嘉華不用排隊,徑直走了進去。

社長加社員一共三個人,都是街道裡的臨退休大媽。見到校嘉華進來,原本在嗑瓜子、嘮嗑的幾個人,一窩蜂圍了上來。

她們忍不住訴苦: “笑兒啊,我們這新布上來了,偏偏沒彆的供銷社賣得好,這可咋辦呀?”

又一個道:“最氣人的,還是你的小丁助理,她老想著動我們的貨,往其它供銷社調。這怎麼能行,雖然我們現在不賣,以後還要賣呢!”

大姨大媽們沒把校嘉華當外人,校嘉華也不和她們見外。

她誠懇地解釋:“阿姨,麵料的組合調配,是我吩咐勤勤執行的。咱們縣麵積大,供銷社很多,地域差異又大,貨品必須流動起來,才能賣得更快,更好!”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