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來我還在考慮這麼短的一卷需不需要寫個小結,結果下班回來就開始破罐子破摔了。沒人規定三十幾章就不能算一卷吧?(笑)
第一卷的標題是“嫉妒之花”,然而故事並沒有圍繞嫉妒之花展開,掛羊頭賣狗肉。我最初的想法是將嫉妒之花作為引子,一個令李銘轉變的引子。李銘原先是作為異於常人的精神病人生活,他能看到一些彆人看不見的東西,可能一開始大家會以為這是個靈異文?和鬼鬥智鬥勇之類的。結果後來寫成觀劇的天賦是不是一頭霧水和略微失望呢?
我不知道作為讀者會對這段情節有怎樣的看法,畢竟我是先做的人設,而後填補的劇情。而讀者則是跟作者相反,從過程推結果。所以我相信會有一些人看得莫名其妙,不知所雲。而這也是我頭疼的地方,目前,還沒找到解決辦法……可能等以後我對文筆和節奏的把控更好之後會有所緩解?
第一卷主要寫的是李銘作為精神病人到正常人的過度。這裡的“精神病人”與“正常人”都是從他自我認知的角度說的。在事件沒有開始的時候,李銘能看見彆人看不見的東西,他認為這是錯誤的,是他大腦病變而產生的病。也是現實世界裡的正常人的看法。
但這不是現實世界,是。主角就是該有些特權的。李銘看到的東西其實存在,隻不過不會被普通人觀測到。而等他接觸到理想鄉後,李銘意識到世上還存在著許多與他相似的同類。於是,他成為了正常人。
他在醫生所在的世界是異類,在理想鄉的世界卻是正常。這就是觀測與感知不同所帶來的差異。為了對比,我就加入了楊懷朔這個角色。他將作為一個與主角對立的看不見幻想的角色登場,也是為了讓大家看一看,李銘視角外的世界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