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莫去山上打獵時忘了讓他砍樹杈,可以先借用一下部落裡現成的,明天莫他們上山去遇到合適的樹杈可以砍回來還回去。 至於水車引流到水渠的“管道”,就由長長的去掉竹節的半片竹子一根接一根從高到低連起來, 首先就是先固定水車的“軸承”,這部分一截較粗的老竹子做成。 “軸承”兩端各用兩根等高的“y”形大樹杈固定,讓“軸承”可以在這y中輕鬆轉動,而y的根部深深紮進土裡。 十六根竹子分成兩部分,兩兩一組在距“軸承”中心點距離相同的兩邊為圓心,朝相同的方向各綁緊,並且竹竿下半截有浸入水裡。 這部分完成之後,就相當於在“軸承”上各用四根竹竿表示了兩個平行圓麵的直徑,而這兩個平行圓麵之間的距離四十多厘米。 接下來的事情就更簡單了,將這兩個圓麵對應的竹竿用一個五十厘米左右的竹筒綁到中間,與竹筒平行綁同樣長度的兩個半片竹,可裝水的部分均朝上。 全部綁好之後,鬆開手,水車就因為下半部分的半竹片和竹筒被水流衝著自動轉動起來,半竹片經過河水都盛得滿滿的,但當水車旋轉到另一麵時,半竹片裡盛的水又傾倒了出來。 做水車這件事情動手的人並不多,就連汪小雨也隻是動嘴,因為她力氣不夠大,綁不緊竹竿。 但是圍觀者眾!尤其是沒有借到鋤頭開荒的人,還有幾乎全部落的孩子們。 親眼見到一堆竹子變成一個漂亮的圓形物件,然後這個圓形物件還開始自己轉動,女媧部落的人們都歎為觀止,對於汪小雨和莫幾人佩服不已。 知道水車上的水流到什麼位置,這就好辦多了,不用汪小雨說,莫和大山就再次自動搭起了y形樹杈,水車裡流出的水就倒在了放到y形樹杈上的半片竹裡,沿著這竹竿往另一根竹竿裡流,再來就流到已經挖好的水溝裡了。 半片竹盛的水流太小,莫和大山將三個半片竹並排著綁緊,放到y形樹杈上,這樣水流大了許多,很快水溝裡的水就往後流去。 雖然汪小雨並沒有自己動手,但是看著這簡樸又實用的,還可以做為景觀之一的水車,心裡也是滿懷喜悅。 “需要灌溉的時候,我們就可以用這種方法,省去一擔一擔水往地裡澆灌,不需要灌溉的時候,我們將引流向水溝的竹片去掉即可。現在咱們開荒的地和種的黃豆暫時都不用澆水。女媧真神使者讓我們現在建水車挖水渠,是早做準備,到時不慌。” 汪小雨向大家解說。 此時建水車水渠並沒有什麼太大用處,汪小雨覺得這就像是係統給她的送分題,為的是給她送剪刀。 係統真的是這樣嗎?很快汪小雨就發現或許她想錯了,剪刀也許隻是碰巧。 不過此時她還並不知道,暫且不提。 拿著係統剛獎勵的大剪刀,汪小雨簡直可以用“衝”進了竹樓一層來形容。 月亮芭蕉拿著竹筐在一旁候著,汪小雨嘿嘿笑著向那隻又肥又醜的綿羊伸出了魔爪……
第114章 藝術品(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