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形,乃諸多獸形融合。”
“古籍有雲,龍者鱗蟲之長。王符言其形有九似:頭似駝,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鯉,爪似鷹,掌似虎,是也。”
“故此,所謂的龍形,非一種獸形,而是取了萬獸之長!”
蘇哲念頭轉動,下意識脫口而出。
玉身麵露詫異之色,滿臉驚奇。
良久,玉身說道:
“悟性極為不錯。”
“論之根骨,你已有真傳序列之姿,你這悟性,更是難能可貴。”
蘇哲謙遜:
“師尊謬讚,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師弟這是人伴賢良品質高,都是托了師尊的福。”
玉身翻了一個白眼,笑罵道:
“油嘴滑舌,嘴倒是甜。”
而後又解釋說道:
“不錯,龍形便是諸獸形之集合,吾玉身一脈,有形意十二真龍法,將十一種獸形,納入己身,便可得龍形。”
“而武者收徒,最重根骨,便是此類原因。”
“根骨天賦好,修行各類功法,精進神速,例如你,習武不過半年,卻將牛虎蛇三門修到大圓滿,蛟龍法大成,暗鐮法中成。”
“尋常甲級天才,苦修一生,能納三種獸形,已是極限,惶不論,還有器形,法形。”
“除了根骨之外,悟性也是極為重要。有武者資質魯鈍,根骨也極為不堪,但悟性逆天,時常陷入到頓悟的狀態,從而修為一日千裡。”
“隻不過,根骨好似相馬術,有規律可言,而悟性之說,卻如同鏡中花,水中月,難以判斷。”
玉身深深看了蘇哲一眼,皺了皺可愛的瓊鼻,罵道:
“你小子是怪胎,有根骨改易之體,偏偏悟性也是極為不俗。”
說罷,玉身從懷中,摸出一本古籍。
蘇哲恭恭敬敬,以雙手接過,隻見上麵赫然寫著《形意十二真龍法》。
“此法與你所練的蛟龍法,相輔相成。”
“你修此法,精進定然不俗。”
“為師看好你,凝聚出龍形,待你入了鑄劍山莊,為師再傳你玉身莊的錘法。”
玉身開口說道。
蘇哲翻開古籍。
《形意十二真龍法》全本,靈功。
蘇哲知曉,這靈功乃是寶功之上的存在。
一至三品,為下三品。
四至六品,為中三品。
七至九品,為上三品。
欲成武者,需一門凡功。
從下三品,邁入到中三品,需要一門寶功。
中三品踏足上三品,則是需要一門靈功。
想那王山,苦求一門寶功而不得。
但玉身隨手賜予蘇哲,便是一門靈功。
人與人相同,但最為不同的,便是命數。
“弟子定然不辱師門!”
蘇哲恭敬回道。
“回廬縣吧,老娘再待幾日,指點你修行形意十二形。”
“若你實在不爭氣,老娘也沒辦法。”
玉身輕笑一聲,眼神之中,滿是挑釁。
蘇哲眉宇一挑。
小姑娘,小看蘇某?
待蘇某,驚掉你下巴,可莫忘記再裝上另外一副麵容!
……
廬縣。
茶樓之內,人影錯落。
茶香嫋嫋,氤氳四溢。
台上,說書人一襲長袍,氣質悠然。
手中驚堂木猛地一拍,聲如驚雷,震得眾人心中一凜。
“話說那江湖,風起雲湧,豪傑輩出。有俠客仗劍天涯,快意恩仇。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端的是義薄雲天。”
眾人聽得入神,仿佛置身那刀光劍影的江湖之中。
恍惚間,似見俠客策馬奔騰,長劍如虹,斬儘世間不平事。
“話說,那一日,廬縣地龍動,血海滔天,魔神降世。”
“抬手一抓,便是七八個家庭披上麻衣。鑄劍山莊,玉身莊主,號‘修羅童姥’,大戰魔神,奈何,魔神狡詐,遁走而去。”
“雁蕩山上,群英薈萃。有一少年俠客,一手重錘,砸碎天下不平事。一手鐮刀,斬斷世間不公路。那少年,今年過了年關,方才虛歲十七。”
“斬幫內叛徒王山,滅官府貪官王海,又以無敵之姿,鎮壓邪教鬼麵魁首,哪怕是神仙打架,少年亦可助鬼麵修羅,怒斬魔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