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偌大一個魔窟,上有穹頂百丈,下有血河湍急。
血水中十來具枯骨,築成河中僅有的幾處潦草落腳之地。
隻聽得一串桀桀怪笑,幾尊大魔從半空掠下,站到了洶湧血河間,白骨髑髏上。
其餘大小魔修,仍盤坐在山壁龕位間,於暗處交相私語,也無人顧得河中骸骨被血水反複衝刷,好似生前。
隨著時辰一至,魂幡鼓滿,陰風長唳,昏暗中一雙雙怪目,齊齊往下睥去——
為首的魔頭已有三四千年魔功修為,自號黃幡古魔,行事一貫孤僻。如今眾目睽睽之下,也隻將手中卷軸法器一揚,叫卷身展開,漫布洞窟;隨後複出一掌,往長卷上全力灌注魔氣。
隻見卷麵上無數魂印接連亮起,而後幻化成一個個身長寸許的人形,在卷麵下奮力掙紮,隻為早一刻破紙而出。
短短一刻,無數人形先後掙脫長卷,或高或低地浮於半空,衣冠配飾清晰可辯。
細看才發覺這一尊尊人形化身,幻化的是鈞天九重之下,所有上仙、地仙、散仙的真容。
若非魔窟中陰風未住,瘴氣未歇,這滿目的道骨仙風煌煌威靈,遠勝人間淩煙閣,定是上界聚仙台。
黃幡古魔身旁,有嘴巧的五瘟使者先定場道:“天之道,其猶張弓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天道蒼渾,長抑天驕,永舉天魔!”
在場魔頭,都知他誦念的是《萬魔典》一切綱要之首。
說的是魔修如何循天道而生,奉命平衡大道氣運、阻礙天驕仙途的。
魔典至理一出,此時自然仔細聽著。
使者又道:“諸位魔君百年之前,也是在此地定契立誓,各自挑中了憎惡的仙修。一旦對方修行有所進境,便作為心魔現身阻礙。
“百年之中,有為魔界立功者,已叫血河中新添仙人骸骨;也有一事無成者,難堪大用。今日群魔齊聚一堂,便是要賞功罰過,重新定契領命,好叫擅長之人做趁手之事。”
五瘟使者說到此處,一雙黃睛先四下環顧一圈,吊足了胃口,而後才手捧名錄,從排名第一的上仙開始唱名:“栴檀上仙微生闋,位列鈞天九重上仙榜第一人,百年之中,接連勘破三重大境界,飛升第五重天螢惑天,自立洞府。”
隨著使者話落,半空中萬萬幻身皆黯,隻留叫到的那一尊幻象神光暴漲,獨占鼇頭。
但與其餘化身悉數不同,這尊小幻象,隻能窺見一具神光熠熠的綽約輪廓,真容形貌皆是雲遮霧繞。
在座魔頭修行多年,倒也聽過個中原因:傳聞栴檀上仙有顛倒眾生之貌,素來吝惜叫人看見真容,隻願逞才智卓絕、功法高深之能。
有不少栴檀擁躉,都曾賭咒發誓,說這位仙君尤為孤高自賞,剛踏入散仙境界,先急急煉了三樣自用的法寶。
其一麵帛,名曰“不須見”。祭出法寶後,臉龐如重紗罩麵,半分不肯叫人窺探真容。
其二頸珠,名曰“不必聞”,由七寶瓔珞串起,纏繞在玉頸之上,絲絛沒入青衿,一句不肯叫人聽見真音。
其三禁步,名曰“不可觀”,通常係在上仙一握腰間,叫身形也隻能看見囫圇。
饒是擁躉翻來覆去,自稱句句屬實,大部分仙修也是一笑置之。
畢竟天分九重,大道獨行,每飛升另一重天,與從前便是如隔生死,上界之人如何行事,下界誰拿出一二憑據?
但此地的大小魔頭,每隔百年,便能親眼見證這一尊麵帛遮臉的天驕幻影,免不得竊笑,拿眼神官司無聲嘲弄:什麼吝惜顏色,八成是真的。
五瘟使者等眾人紛紛笑過,才陰森森道:“百年內接連悟道飛升,玉昉小友,知道的笑你是無用心魔,不知道的以為你在傳道授業呢!”
使者說著,伸手一抓,已將壁龕最低處的一尊小魔攝到半空。
一時間,睽睽眾目,都盯著這位第一上仙的心魔打量。
那小魔穿著一身黑紗罩袍,蓄著及踝長發,豐盛長發從兜帽裡也露出幾縷,堆在雪白頸窩,腰間右側係著一件玉瓶墜子,雙臂間則虛虛挽著一張墨綠色披帛,都是些古舊的低階法器。
再看他臉龐,漆漆兩道眉,癡癡一雙目,瓊鼻菱口,唇紅齒白,竟生了個十八九歲少年模樣。
隻是細看時,才覺雙目無神,眼珠子不甚靈動,許久才懂得轉上一轉,原是個匠筆描繪的小木頭美人兒。
有魔頭百年前見他頭一個上來,提筆留名便走,原本就好奇他是何來路,如今不免長身而起,在魔窟洞龕叫囂起來:“我等從未聽過什麼玉昉古魔,如何配得上卷上留名!
但也有年長魔頭低聲嗤笑道:“不留著他,你來結栴檀的心魔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