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日子確實過得幾分拮據,”杜甫歎了一口氣,何止是拮據呀,就像小仙人說的一樣,飯都快吃不起啦。
“杜甫前輩回去之後自然是會不一樣的,”蘇軾隻能如此安慰了,他們都知道杜甫的結局,也感歎杜甫的遭遇。
除了惋惜,貌似什麼都做不了。
不過想來日後杜甫前輩的日子也會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了。
不止是杜甫前輩的,他們的日子也是一樣的。
“子美兄,東坡後輩說的是,日後就不一樣啦,”李白看著杜甫愁容的模樣,也安慰他道。
杜甫點頭,“太白兄說的是。”
“到天寶十年的時候,唐玄宗舉行祭祀太清宮、太廟和天地的三大盛典。
這個時候的杜甫前輩您在天寶九年冬天的時候就早早的遞上了《三大禮賦》,得到了唐玄宗的賞識。
就等待分配工作了,不過呢,當時的主考官還是那個奸臣李林甫,這下好了,杜甫前輩您自然是沒有得到官職的。
而且這種小事情,唐玄宗又怎麼可能在意呢?
那該死的奸臣李林甫,肯定是嫉妒杜甫前輩您,嫉妒您的才華,所以才不肯讓您做官。
甚至壓製著手底下很多的官員,就怕唐玄宗不重用他,真該死呀。
唐玄宗也是,後期簡直就是昏了頭了,弄了一個安史之亂,死了三千多萬人,那安祿山是他爹呀還是他娘呀,救過他命還是怎麼著,給人家20萬的兵,親兒子都不舍得給這麼多,”黎霧說到唐玄宗,那就氣不打一處來。
代入的全是老百姓的生活,那是恨皇帝恨到不行的呀。
幾個人瞪大眼睛,酒都忘記喝了,多少?
小仙人方才說這個安史之亂死了多少人?
三,三千多萬人?
怎麼可能,怎麼可能會死那麼多人?
李白杜甫等人臉色發白,眼眶都發紅了,為百姓難過至極。
蘇軾等人也有些傻眼了,他們知道安史之亂的危害,但是從來不知道居然死了那麼多人。
一時間,隻覺得難受至極。
天幕前的所有人都傻了,皇帝們更是對李隆基破口大罵,這個該死的李隆基,做什麼皇帝,他就不配一個皇帝,害死了那麼多人。
唐朝所有人更是氣暈的氣暈,上書的上書。
唐太宗時期,唐太宗李世民聽到死了三千多萬人之後,一口血都給噴了出來,顫顫巍巍的指著天幕“李隆基,該死,該死!”
這個該死的子孫後代,竟如此禍害他的大唐江山。
“陛下,陛下。”
“二郎。”
大臣,長孫皇後,皇子公主們一個個緊張到不行,生怕唐太宗李世民有什麼危險。
大臣們也是氣紅了眼,若那唐玄宗不是皇家的,早就被他們罵千百遍了。
不過心裡已經把李隆基罵得要死了。
武則天,李治等人更是直接在彈幕上大罵李隆基,要求他退位,做太上皇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