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唐軍和安史叛軍的鄴城之戰爆發,唐軍大敗。
而杜甫前輩您當時從洛陽返回華州的途中看到戰亂給百姓帶來無窮無儘的災難。
百姓忍辱負重參軍參戰的愛國精神,感慨不已。
於是奮筆寫下來不朽之作。
三吏,分彆是《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
而三彆則是《新婚彆》、《垂老彆》還有《無家彆》,說的是杜甫前輩您所看到的如今大唐的模樣。
揭露了當時大唐由盛變衰,戰爭所帶來的給百姓的黑暗和痛苦。
讓我有些難忘的是《石壕吏》,上麵有寫到,說杜甫前輩您當時投宿在石壕村。
半夜的時候,那些官兵來抓人去打仗了。
投宿的那家老翁連忙翻牆而逃,老婦人去應付官兵。
官兵的聲音是非常的凶狠的,老婦人啼哭是那麼的淒慘。
她說,她的三個兒子都已經服役去了參加那鄴城之戰去了,不久前,其中一個兒子捎來了信。
說兩個兒子已經戰死了,現在家裡也沒有什麼人,就隻有一個嗷嗷待哺的小孫子。
後麵老婦人說自己的身體雖然弱,讓老婦人去服役,做後勤,”黎霧不深深的歎了一口氣。
戰爭是殘酷的,是無情的,那些死去的士兵,他們又是誰的兒子,誰的丈夫,誰的父親呢?
後麵又有多少支離破碎的家庭?
聽到這裡,所有人隻覺得胸口悶悶的,連呼吸都難受了幾分。
唐太宗李世民死死的捏著拳頭,紅了眼眶“李隆基,你看看你做的孽,你看看你做的孽呀!”
大臣們也是紅著眼睛,大唐不該是如此的,李隆基造孽太深。
特彆是戰亂時期的百姓,更是感同身受,他們的兒子,丈夫,父親,家中的男人都被抓去服役了,還不知道什麼時候回來,這該死的戰爭呐,啥時候才能暫停呀。
百姓們哭了一片。
天幕
“子美兄看到了很多,是我不曾看到的,大唐的苦,大唐的難,安史之亂所帶來的,”李白苦笑,光聽小仙人說這個《石壕吏》就已經知道當時是多麼的亂了。
“我寧願不曾看,”杜甫歎息,若是可以,他自然是不願看到,什麼三吏三彆,他不願再發生這樣的事情。
“李白前輩,杜甫前輩,放寬心,不會再發生了,喝酒,喝酒,”蘇軾看到兩個人如此悲傷,連瀟灑的李白前輩也難免的難受,他們其實也不好受的,不過還沒有發生,還能改變,這麼想著,就無比的感謝小仙人。
眾人又喝了酒,各有各的擔憂,各有各的憂愁。
“老祖宗們,我給大家說一個好笑的,後世有人問,杜甫前輩投宿在石壕村的時候,為什麼那些官兵沒有抓他去補壯丁!”黎霧當時看到這個的時候,懵了一下。
所有人看著黎霧,這個問題是認真的?
“哈哈哈,小仙人你們後世人真好玩,還想抓杜甫前輩去做壯丁?”蘇軾忍不住扶額,這又是哪個大聰明問的問題呀?
天幕前的人也嘴角微抽,雖然人家杜甫是落魄了點,但是人家多多少少也是個官,那些小官兵可不敢抓。
“小仙人,這問題問得好玩,人家石壕吏可不敢抓子美兄,”李白聳肩,喝了一杯小酒“官和吏區彆還是非常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