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長生等人都知道這是誰寫的,自然也不會沒事找事留裴殊夫人的字跡,不過,閒時也會議論,“裴夫人這手字,多少男兒都比不上。”
“看裴大人的夫人,能把這些寫得清楚明白,又是做生意的一把好手,咱們羨慕也羨慕不來。”李昱霖以為回來以後能看見圍著他噓寒問暖的妻妾,看她們思念成疾,結果一個個吃得心寬體胖,還說麻醬餃子真的特彆好吃。
李昱霖:“……”
一點都沒有想過他。
周長生亦是如此。
人比人氣死人。
而趙顯承還未娶親,不知其中是何感覺,不過確實是羨慕。
周長生二人在城郊士農司應卯,每日早起過來,有時會住上兩天,吃了半個月公家飯,兩人竟然胖了。
裴殊:“吃多少無所謂,往家裡帶的話有度,朝廷的東西彆什麼都往家裡拿。”
其他的,裴殊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裴殊不管,安慶帝自然不會多此一舉插手。
時間一晃而過,到了八月中旬,一過中秋就該準備收秋了。
收秋用的農具試了無數次,莊子裡的工人就能上手,麥子,玉米,大豆,花生,紅薯,從八月下旬到九月初,曆時十多天,糧食就收完了。
收完之後趕緊曬乾,隻有曬乾了才能稱重。
偏偏這幾天下雨,一下雨就得把外頭曬著的糧食收起來,等雨停了再曬。
來來回回折騰了十幾回,生怕糧食發黴了,每日擔驚受怕,可算熬過來了。
曬好的糧食上稱稱重,單顧筠的莊子,麥子種了二十畝,秤來麥子總共七千八百斤。
畝產三百九十斤。
畝產三百九十斤,比原來多了四十斤。
裴殊鬆了口氣,幾個人臉上帶著喜意,連著白氏他們都是高興的。
裴殊道:“雖然沒能翻個番,但是比去年多了,再種幾年,興許就能翻番了,彆急,慢慢來。”
除了小莊子,還有二十多個莊子呢。
曬乾過秤,再算地,一平均,就是畝產。
一萬畝地,種了六千畝地的麥子,畝產三百八十六斤。
兩千畝地的花生,畝產三百七十二斤。
一千畝地的大豆,一千畝地的玉米,畝產三百六十斤,這兩種作物畝產漲的並不多。
一畝地也就多了十來斤。
糧食一稱好,裴殊就讓人把信送進宮報喜了。
周長生長舒一口氣說完喜悅之情溢於言表,“恭喜大人!”
隻有去過西北,看過流民的人才知道,這些數字背後意味著什麼。
一畝地多四十斤,十畝地多四百斤,一百畝地多四千斤,裴殊是真的了不起。
周長生回家以後都難掩笑意,家中祖母問他為何這般高興,他道:“士農司又乾了一樁大事,祖母,士農司能把畝產提高四十斤!”
“您可彆小看這四十斤,多四十斤,邊關將士多口吃的,他們多口吃的,就多點力氣,打仗的時候就能少死一個人。”周長生這樣說的,“倘若咱們禦朝的每一片土地都能產這麼多糧食,那禦朝的每一個人都不愁吃穿。”
這裡也有他的一份功勞。
秋收之後,各地畝產報上來,就會顯得士農司的地畝產格外高,到時候少不了他的賞賜。
他們的糧食曬的多乾啊,磨成麵,還有那麼多玉米,紅薯。
周老夫人問周長生,“那這麼說皇上賞給裴家的地產了這麼多糧食?那得賺多少錢啊,天老爺,裴家可發財了。”
六千畝地的麥子,畝產三百八,磨成麵粉也差不多,一斤麵粉十文錢,那就是兩萬兩銀子。
嘖嘖。
周長生道:“您說錯了,糧食的確要賣,賣給朝廷,但不是這個價錢,裴家給朝廷的東西,都是一文錢一斤,算起來賺不了多少錢。”
六千畝地的麥子,賺兩千多兩,加上彆的,也就三千多兩,還不夠四千兩。
周老夫人道:“他難不成是個傻的,白給朝廷種地?”
周長生道:“就是有人不看重錢財,而且,裴家有皇上護著,怎麼就傻了,裴大人一腔赤膽忠心,若是我,我也願意。”
裴殊沒周長生想的那麼高尚,不過,畝產提高他也高興,信送進宮了,後頭的事還有,糧食直接送往西北,充做軍餉。
裴家的莊子不用交稅,自家糧食裝進糧倉,一直到十月下旬,天都飄雪了,宮裡的賞賜才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