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可能!
看清楚關於粉絲和黑粉的解釋,李隆基還是無法接受。
什麼叫“都希望其早死”!
朕如此雄才大略勵精圖治,希望朕早死?
何等惡毒的詛咒!
李隆基憤怒開口: “這說的怎麼會是朕!天幕必然盤點錯誤了!”
與天幕正在播放自己的功績映襯下,更是篤定,說著朝天幕揚聲道: "天幕說錯了!"朝中大臣看著暴怒的陛下,一個個緘默不語。
揣摩著天幕“早死”一言難道是說陛下老年大變不成?畢竟武帝老年也有“巫蠱之禍”。不過,陛下近年來的作為確實有昏聵跡象。但是,武帝此等禍事也沒被天幕稱為漢朝轉折。難道,陛下老年更、更大禍事?
眾臣不敢細想。
大周
武則天神情莫測,隆基為旦兒之子,且其稱“唐玄宗”。難道朕去世前歸周於唐?
還是說朕不得不歸?
眼神掃過此時一言不發的朝臣,武則天將這個念頭放在心中。
思索著旦兒這三子,雖早已被朕過繼給了早逝的弘兒,但確實自幼聰慧過人。不曾想,晚年昏聵到“粉絲”都願其早死的地步。
不禁眼神一厲,周還是唐,後輩都為朕之血脈,此江山朕亦傾注諸多心血。
若是這孫兒讓盛世轉折敗落,朕難容此子繼位!
【唐隆元年,身為皇子的李隆基與太平公主誅殺了當時的皇後韋氏。
之後李旦就禪位給李隆基,但李隆基登基後很快賜死太平公主,皇位爭奪小團體一拍兩散。登基初時李隆基倒是勤政聖明,開“開元盛世”。但後期開始怠政、親佞臣、奪兒媳……開始在軍事上大刀闊斧,設立節度使,重用了安祿山等族安撫邊疆,埋下禍根。
後節度使大亂,長安被攻破。
大唐至此急轉直下,李隆基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唐之前的位麵對於奪兒媳一言驚訝極了,唐朝這麼“牛”啊。一時間許多百姓擠眉弄眼,頗為八卦。
便是唐之後,對於此事仍然是極為關注,但想到李治和武則天,頓時覺得李世民此時若是生氣,那真是生氣早了..
唐初
李世民看到此處勃然大怒,節度使一職不掌兵權!將諸多權利下發,豈不是在培養諸侯?縱使遠不如諸侯之弊端,但兵禍橫生之下,竟將長安攻破!
讓李世民怒目圓睜: “以為登基久了就天下承平了?以史為鑒!天下亂象四起還不警醒,四處征戰不休,盛世之下竟能坐視如此大禍!"
越說越怒: “便是安祿山起兵造反,李隆基這一番昏聵策令,白白損耗我大唐兵力!眾多將領因李隆基的錯誤決策,折損一片!如何再平亂安祿山之流!堂堂大唐天子棄城而逃!丟儘大唐的臉!"
貞觀眾臣也是一個個雙眉緊鎖,不怪天幕所言,其該早死,晚年實是頻頻錯政。
看著李世民氣到撫頭的動作,眾臣忙上前寬慰: “陛下莫氣,我等穿梭而去自當撥亂反正,將禍端拔除。"
“陛下保重身體!氣大傷身啊!”
但看到安祿山反叛時的暴行,其實大唐眾臣也是格外憤怒,難以遏製,紛紛請求穿梭而去。
更彆說“奪兒媳”一事,讓李世民腦袋都疼起來了: “當真是沒有其他妃嬪了嗎!將兒媳大封貴妃!天下人怎麼看我大唐,史書上怎麼記載!"
這個話題臣子們不好議論,李世民看著天幕中李隆基年老後一幕幕的作為,幾句確該早死差點溢出口中。
但李世民也知此時不
是生氣的時候,又反過來安撫了眾臣,根據天幕內容,快速調整著後續的穿梭人手。
大周
武則天亦是麵沉如水,若不是幾朝積累,盛世之下根基雄厚,李隆基登基後政令通行,方才政績顯著。
李隆基才乾不小,但其莫不是以為從此自比太宗了不成,好戰喜功!不管邊疆平穩,多次興兵,一步步將節度使養大,連長安城都被攻破。
狄仁傑此時也是難以接受: “陛下當重視邊疆外族,不可將兵權隨意付之!”武則天自然是記在心中,隨即想到李隆基將太平屠戮,霎時間怒氣上湧。
又是對太平恨鐵不成鋼,與聲名俱佳的皇子合謀,豈不是與虎謀皮。朕若故去,以李唐之根基,滿朝文武大臣也隻會擁立他李家皇子!
而登基了的李家皇帝,如何會坐視“攝政公主”、乃至下一位的“女主”存世?
朕之登基不是一夕一朝之功!
但想到太平的脾性,知曉她不去搏一場永不會甘心。
武則天對這些一清二楚,所以多年來才沒有、也無法培養太平為繼任之君。想要再出“女主”,想要“女主”根基,而不如朕一般故去後,仍是大唐江山。
必須要女子大臣、將軍如男子一般自由晉升,一步步後,才能光明正大將皇女皇子都放進繼承人範疇。
天幕,是這個機會嗎。
武則天閉了閉眼,她也不知。唐開元
李隆基臉色蒼白看著天幕中長安城破的一幕,隻覺寒意從心底生出,蔓延至全身。已不在對天幕吼叫,失神癱坐在榻上,一時難以言語。
眼前不斷回放著自己狼狽出逃的一幕,甚至、甚至將玉環逼死!不禁怒嗬出聲: “安祿山!逆臣賊子!枉費朕對其一番信任!朕要誅其九族!"
此時正是天寶十四年了!此時安祿山正要起兵造反!
朝中早有人不斷上諫言說安祿山的不臣之心,但李隆基不但不信,甚至將上諫的朝臣一並交給安祿山處決。
整個大唐早已亂象頻生,長安城更是不複之前繁華和樂。
這一切李隆基卻像此時才回過神來,想到天幕不止自己能看到,安祿山也能看到,頓時被酒色侵蝕下浮腫的臉上滿是驚慌: “快,宣眾將軍進宮!快宣!
下令從範陽到長安的所有城鎮警戒!給朕把叛軍攔住!"
此時顧不得被祖宗看到天幕的後果,滿是歇斯底裡的瘋狂暴怒和深深恐懼。
座下眾臣也是汗流浹背,尤其是和安祿山水火不容的楊國忠,想到天幕裡自己被亂軍所殺的畫麵,整個人頓時一軟隻覺站立不住。
此時更是不斷附和: "對對對!安祿山這亂臣賊子!臣早就說他必會造反啊!必會造反!陛下快調軍前來護衛京都!"
但又想到天幕中安祿山的叛軍一路勢如破竹,無人可擋的危勢,頓時跌坐在地慌亂道: “陛下!陛下!攔不住安祿山大軍啊!我等、我等先逃出京師吧!與大軍混合,陛下坐鎮後方再反攻叛軍!陛下安危為重啊!”
楊國忠越說越覺得此計可行,不斷慷慨陳詞。李隆基也仿佛聽入了神,想到天幕中自己出逃時的兵變,眼神一沉,若是此時尚且安穩之時,提前出逃,應當更為穩妥一些?
那朕之安危,和、和玉環的命應該都能保下了?
對於天幕中玉環的身死,李隆基頗為傷感,朕也不想玉環香消玉殞。都怪安祿山這逆臣賊子!還有出逃之時兵變逼迫朕下令的軍士們!
想必這一次安穩退走,定能改變天幕中的許多“後事”。
而整個大唐宗室一片嘩然,哪怕早已聽說安祿山反叛一事,不曾想竟是真的!
後宮也是喧鬨不止,往日恢宏大氣富麗堂皇的大唐皇宮,都仿佛灰敗了不少,宮人們紛紛麵露驚惶步履淩亂。
長安城更是亂相將起,不斷有人拖家帶口直衝城門而去!
大唐,亂了!
後宮中,花容月貌雍容華貴的楊玉環一慣氣色紅潤麵頰上,此時一片慘白。安祿山!慣常裝傻充楞伏低做小的乾.兒子,竟是導致自己身死的罪魁禍首!玄宗陛下!親密愛重多年恩寵,也不過是鏡花水月!
聽著外麵傳來的喧鬨,麵對宮人急切勸著出逃的言語。楊玉環麵露絕望,她又能逃去哪裡,哪處都是死路一條!
許多朝代君臣對大唐的轉折和禍端心驚不已,深深引以為鑒。
/>
後世不少文人墨客,倒是頗為憐惜楊玉環的香消玉殞。也不知唐太宗的穿梭,天幕中可會見到這位“四大美人”之一?
方才盤點李隆基時關於奪兒媳的畫麵一閃而逝,看不真切。
【唐玄宗後續: “安史之亂”很快就平息了,之後大唐仍然延續了一百多年的國祚。但雖然叛亂很快平息,大唐卻因此由盛轉衰,國力消減,再不複大唐盛世之景。】
在李隆基君臣一番作態時,後續早已播放結束。顯然,此時天寶一部分君臣對大唐什麼後續影響毫不在意,隻想著怎麼保命了。
更是忘記了天幕中,先祖的穿梭之旅!
李世民看完後續,再不複大唐盛世一言深深印入心中。
下一瞬和眾臣進入殿內,同時飛快與天幕溝通著穿梭之行,果決選擇了透支之後的一次兌換機會,帶著一千五百人的精銳軍隊穿梭。
得知“人身安全保護”一事,徹底放下心來。否則以安祿山的叛軍數量,一千餘人實難有什麼作為。
哪怕有著“刀槍不入”的神異,李世民仍和大臣商議了起來。由於時間的緊迫,眾臣也是簡短快速交流著,很快有了定論。
李世民開口: “至多不過兩個時辰,朕就會回到宮內眾將聚集之處。此事不可泄露,若有突發之事,諸臣裁決。"
眾臣應諾,李世民說罷帶著李靖和尉遲恭二位武將,以及魏征走出大殿。
身後眾臣不離此殿,整個大殿四周和皇宮嚴密布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