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沒有路引的話,基本上很難走遠路。
橫州跨府的,隻要入住驛站、正店、腳店都是要路引的。
這就好比現代的身份證,你隻要住賓館旅店,那是必須要有。
加上各地城池、關卡還要收過路費、進城費,都要查驗路引,甚至地方豪強的莊子有時都會驗看。
平時沒什麼要緊事的時候,可能塞點銀子,就能讓查詢軍士高抬貴手。
但像如今皇帝震怒,太尉一死一傷的大案,海捕文書下發之後,那是各地官員都會上杆子巴結,嚴查各種沒有路引的人。
這時候,李墨又得感謝係統貼心了,在他穿越過來的郎中包袱中,路引不止一份。
除了一份填寫了李墨,祖籍商州之外,其餘都是空白的。
此番他就隨手填寫了一份,姓名墨離,祖籍商州。
有了這個,李墨真的是走遍天下都不怕。
這就是聞煥章所言,如果隱姓埋名,自然就可無懼高俅的追捕。
李墨之所以沒有沿著五丈河向東直接去往鄆城縣,主要是古代河道才是高速路。
這上麵的巡查自然最嚴格,河道附近的道路也同樣如此。
因此他打算先向北走一段,然後再向東,從倉亭津渡過黃河,穿過陽穀縣去向梁山泊。
如此,說不定他還能去陽穀隔壁的清河縣,見見還未打虎的武鬆,打個卡。
這個時候的武鬆應該還沒有誤以為自己打死人而跑路。
說實話,自打進入這水滸世界後,李墨最想見的幾位好漢,除了魯智深之外,就是武鬆了。
再下來就是燕青、花榮、史進等三位,都是最講義氣之輩,且都是持身正直的人。
數日之後。
李墨向北靠近延津渡口之時,發現這邊不僅有大量地方廂軍在盤查過河商旅。
更有很多禁軍士卒也在往來巡查,尤其是在渡口邊上還綁起了兩排人。
他稍稍靠近詢問了一下。
才知道這些人中一排是沒有路引,且身材和自己或者李助相仿。
另一排則是郎中、書生、道士等身材相仿人等。
軍士們不管三七二十一,但凡有一點和海捕文書上描述的相似之處,全都先拿下再說。
按照這種寧殺錯勿放過的節奏,李墨如果想要從這裡渡河,恐怕是不可能的。
因此,李墨決定掉頭向東。
他連延津縣城都沒敢進去,直接在城外十幾裡就往東繞。
偏在這個時候,遇到了讓他火冒三丈的事情。
那是一隊廂軍,僅有兩人穿著雜牌的皮甲,似乎是軍官,還都騎著高頭大馬。
這隊人馬的數量大約有100出頭。
軍官的馬背上馱著一些包袱,那些軍卒們身上也背了不少各色包袱。
廂軍們分成兩隊,正在驅趕一群衣衫襤褸的百姓。
這些百姓拖家帶口,猶如遭災的難民,人數大約上千人,可是麵對100多名廂軍,完全不敢反抗。
就是這樣,那些廂軍士卒不是用刀連鞘打著,就是用手中的長槍槍杆拍著,仿佛不打到那些百姓們身上,就無法顯示自己的高高在上。
如果就是這樣,也不會激起李墨的怒氣和殺氣。
在士卒們那種拍打驅趕下,總有人要麼因為身體羸弱摔倒,要麼因為被地上石塊絆倒。
這種情景之下,按理說那些士卒應該暫緩動手,等人家爬起來,自然會走。
可是有人看不順眼了,一名騎馬的軍官竟然直接縱馬上前。
一邊口裡怒罵道:“你們這群刁民,再羈縻於此,那就索性把性命留下吧。”
一邊直接縱馬踩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