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名廚最新章節!
場下有評委互相交流,他們的眉頭深鎖。
討論施河所做的“仙佛三品”,注重雕功,卻有不足。
“粵菜講究清淡內斂,如今這三道菜看上去美輪美奐,其實已經脫離了廚藝本質,借用外在的表現力,展現作品的價值。”其中一名評委感慨道。
“這麼好看的三道菜,說實話啊,我是不敢下筷子,沒什麼太多的食欲。”另一名評委也是搖頭苦笑。
就像是一幅畫,儘管看上去特彆好吃。
但僅是一幅畫,食物本身的口感反而被喧賓奪主了。
簡而言之,施河在這三道菜上所用的雕功太過強勢,以至於烹飪食物本身,沒有花費太多的心思,味道被外觀搶去了風頭。
施河也知道評委肯定會看出自己三道菜的問題所在,他也是被逼無奈。
自己用力過猛,在造型上花費太多心血,食物的味道可能會配不上造型之華麗。
現在已經沒有辦法挽回餘地。
他還心存僥幸。
如果同批次選手當中,沒有特彆出類拔萃之人,他還是有機會進入決賽。
既然已經儘力,輸了也無妨。
儘管想不通,但施河隻能這麼安慰自己。
……
鄧達先比施河要好一點,但也僅僅是略好一點。
不能用蔥薑蒜,意味著無法通過烹飪魯菜取勝。
即使通過特殊的調味,能取代蔥薑蒜,但那樣的齊魯菜依然有瑕疵。
瑕疵的菜品,一方麵無法讓評委給自己打高分,另一方麵鄧達先自己也不允許。
他是一個注重名譽的人。
當然,他有應對之法。
作為一名廚界精英,他不僅精通魯菜,對其他菜係也有研究。
齊魯菜對蔥薑蒜很是依賴,但其他菜係也有對蔥薑蒜輔料那麼依賴。
鄧達先的人生也算是坎坷和傳奇,他從小是個孤兒,在福利院長大。陰長陽錯之下,拜在了齊魯菜大師的門下,隨後他並不滿足,還陸續拜了很多師父。
因為齊魯菜是他最先開始學習的,而且他在齊魯生活長大,所以始終稱自己是魯菜廚子。
其實他在其他菜係的造詣,已經超過了在齊魯菜上的水平。
“看來鄧達先終於要露出真正實力了。”吳林風觀察顯示屏,嘴角浮出凝重之色。
他將鄧達先一直視作此次自己獲得廚王大賽的絆腳石。
吳林風的性格比較桀驁,尤其是在廚藝上,除了自己的師父之外,沒有服過任何人。
鄧達先卻是值得讓自己重視起來。
鄧達先像是一個華夏美食的百科全書,無論什麼菜,他都能說個一二三四,製作出來的美食,也特彆地道。
關鍵是鄧達先性格比較豪爽,有一種大家氣度。
吳林風廚藝不輸給他,但性格卻肯定輸給他。
鄧達先第一道菜選擇了“浙源菜”——“浙三鮮”。
浙三鮮以水發肉皮、魚茸、熟雞肉、熟豬肚為原料,調料有白湯、紹酒、白糖、精鹽、味精、濕澱粉、熟豬油。
因此不需要蔥薑蒜,便能烹製出美味。
鄧達先的刀工,雖然不像施河那麼賞心悅目,但給人
(本章未完,請翻頁)
一種特彆穩健厚重的感覺。
每一刀下去,都很精準,宛如一把尺子似的。
水發肉皮切成長5 厘米、寬2 厘米的菱角片,再將雞肉洗淨,煮熟,切成長4厘米、寬1厘米的片。
再將豬肚用堿,煮熟後切片。
草魚宰殺洗淨,加蛋清、濕澱粉、味精、豬油攪製而成魚茸,捏成魚丸。
用小火“養”熟。
豬肉斬剁成肉末,做成肉丸,上蒸籠用旺火蒸熟。
等所有的食材準備妥當之後,把肉皮、雞片、豬肚片、筍片、河蝦和肉丸子一起放入鍋中燒製。
丸子放在盤的周圍,熟火腿片蓋在上麵。
菜的顏色清爽,湯汁濃稠,層次感極強。
“鄧達先的這道浙三鮮如何?”
“讓人眼前一亮,教科書般的展示。”
“能讓你一個浙源菜大師如此評價,足以說明他的實力了。”
評委當中有一名齊魯菜大師和一名浙源菜大師,他們平時關係處得很不錯。
浙源菜評委的點評,是很高的評價了。
“鄧達先的人品不錯,每到節假日,都會開車到福利院,給老人或者小孩做飯。”
“是嗎?長得五大三粗,沒想到心思細膩,倒是走眼了。”
“當然,也有人質疑他利用此事炒作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