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2 章(1 / 2)

【漢武帝】劉徹:說得好,朕支持秦皇立刻去宋朝教他們做人。

【唐太宗】李世民:朕附議。

嬴政:?

剛剛李世民說的時候你怎麼不讓他去?

就你是雙標怪是吧!

劉徹還在一旁催促。

【漢武帝】劉徹:秦皇,快啊,大家夥都等著呢。

嬴政:......

懶得理你。

言羽陽看他們拌嘴、緩和了一下情緒,接著說道:“李綱死了以後就輪到宗澤了,宗澤被趙構一個人留在東京抗金、趙構帶著他的主和派名為遊行實則逃跑,跑楊洲去了。而這期間不論宗澤給趙構上多少奏表,趙構都選擇裝作看不見,但好在,這個時候嶽飛出現了。”

“嶽飛的出現,就像是上天送給南宋最大的一顆救星,但同時也造就了南宋最大的意難平。”

“趙構對主戰派向來都是采取不聽不信不理,直接放養政策,就跟西晉時候司馬睿對祖逖一樣。你想北伐,我不攔著,但是你想找我要人、要錢、要糧,那不好意思,全都沒有。但你北伐要是能伐出成績呢,這成績就會被皇室把桃子給摘走。”

“嶽飛的北伐之旅跟祖逖有著同樣的開端,但嶽飛又比祖逖要幸運那麼一點,他遇到了賞識他的宗澤,雖然宗澤被趙構排除出了權力中心,但他至少明麵上還是鎮守一方的封疆大吏,有和他誌同道合擁有目標的人,旅程總能順利一點。”

【唐太宗】李世民:兩個愚忠湊一塊了。

“嶽飛也不是愚忠吧,隻能說他這個人性格就是這樣的。我個人是很感謝和欣賞這種願意犧牲自己舍身取義的高尚的人,我們現代其實也有很多這種人,嶽飛不反趙構在我看來不是他沒有能力反,他隻是單純不想反而已。他也不是不知道宋朝沒救了。他在靖康之變的時候就知道,宋朝已經沒救了。”

“對了,這裡補充一下,剛剛好像沒說,金人在1127年從東京擄走宋徽宗和宋欽宗,就是靖康之變。”

“而趨勢嶽飛重新投軍的,大概是他的責任感。他見不得百姓受苦,所以重新投軍報效家國,想奪回領地救百姓於水火中,在我看來,當時的武將之所以不反,一個是因為被責任感束縛住了,一個就是反了其實也不會對當時的局勢有多大幫助,反而讓自己人內部消耗自己的實力,是很沒有必要的舉動。”

“嶽飛的治軍理念也很先進,跟當年浴血奮戰的新/四/軍其實是有點類似的,都是主打一個不拿群眾一針一線。”

【秦始皇】嬴政:新/四/軍?那是什麼?

“也是一隻解救人民於水火之中的很崇高的軍隊,這個之後我們會說到的,現在還是重新說回嶽飛。”

“在嶽飛和宗澤合作的時候,其實北伐隱約能有點進度,嶽飛這邊雖然要什麼沒什麼,但也能跟金人打得有來有回的,但是俗話說得好,不怕神對手,就怕豬隊友。他們前線是抗住了,後方還有

個拖後腿的,趙構和秦檜動不動就給嶽飛他們使絆子,讓本來就不明朗的局勢雪上加霜。”

“這種情況在宗澤死後更加猖獗,嶽飛獨木難支,有好幾次手裡的兵權都差點被彆人奪走。”

“如果是李綱的遺憾是沒能北伐,那宗澤的遺憾就是過河,不過比起遺憾來說,執念或許更為恰當,宗澤究其一生都想親自帶兵渡過黃河,奪回失去的領地。但執念之所以成為執念,就是因為終其一生都未曾實現。”

言羽陽說的這些,皇帝們其實不太有感觸。

上位者不會與下位者共情。

他們的憤怒更多的來源於感受到冒犯、以及皇權被人踐踏的憤怒。

反倒是將領們更能共情宗澤和嶽飛他們。

感性一點的將領甚至還紅了眼眶。

“在種種掣肘下,嶽飛的嶽家軍也在逐漸成型。即便是趙構偷偷給嶽飛使絆子、派人乾涉嶽飛的決策、不給嶽飛送錢糧等等,在這種艱苦惡劣的環境下,嶽飛依舊打出了一個優異的北伐戰績,打得金人節節敗退。嶽飛也聲名大噪。”

“但是趙構這個人,乾彆的不行,搞內鬥他是一把好手,他看著嶽飛的聲望日益陡增,他坐不住了,他怕嶽飛篡他的位。”

【秦始皇】嬴政:朕不明白。

【漢武帝】劉徹:正常,普通人怎麼會明白窩囊廢怎麼想?

【唐太宗】李世民:朕的建議是,宋朝早就該完了。朕聽到趙宋的種種行為,今晚飯都要少吃兩碗。

“晚上少吃點確實也好。”言羽陽順嘴接了一句:“雖然趙構忌憚嶽飛,但他現在還不能拿嶽飛怎麼樣,嶽飛現在對他來說,就像一塊金字招牌。可以拿來完美的堵住彆人的嘴。”

“但是他又很不爽,所以他加封嶽飛的官職都是虛職,並且試圖把嶽飛從前線調回去,處理內亂,但是嶽飛的本意是收複失地,不是自相殘殺。所以他不願意。”

嬴政:......

嬴政欲言又止。

但很快,劉徹就幫他說了。

【漢武帝】劉徹:雖然朕知道他有病,但朕還是要說,他有病。

【唐太宗】李世民:朕要是嶽飛,朕就跟起義的人一起揭竿而起。

【秦始皇】嬴政:那你去啊,你趕緊去。

【唐太宗】李世民:可惜了,朕不是嶽飛。

“而嶽飛多次的抗旨不遵,也為後來秦檜編織莫須有的罪名埋下了伏筆。”

“嶽飛就這樣一邊跟後方的豬隊友們拉扯,一邊在前線抗金。最終,嶽飛頂著重重壓力,收複了健康、收複了襄陽六郡、準備繼續北伐的時候,嶽飛的母親過世了。”

“嶽飛堅定參軍的原因可以說有很大一部分來自他的母親,他的母親非常支持兒子報效國家。而且古人講究百善孝為先,嶽飛隻能在此時放下北伐事宜,回家為母守孝三年。”

“但趙構這人,他就愛跟忠臣唱反調,嶽飛要回家丁憂,趙構偏不讓,他非得要嶽飛

回前線。雖然嶽飛是抗金名將,但是這時候的南宋並不是完全無人可用。中興四將的其他幾位¤¤[]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也都積極活躍在抗金前線。”

聽到這,嶽飛不由得捏緊了拳頭。

他平日征戰在外,不能陪在母親身邊儘孝本來已經覺得十分愧對母親。

沒想到母親逝世後,他連為母親守孝都做不到。

嶽飛明白,戰場局勢瞬息萬變,而他的肩上扛著家國重擔。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