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妃給袁太後添堵也不是一回兩回了,袁太後在宮裡的時候都沒辦法絢晴宮,遑論如今人在扶陽郡?
皇後搖了搖頭,本來也不想多說什麼,隻叫人將東西收拾好。
但這時候有近侍提醒:“娘娘,貴妃娘娘這般怠慢,就是咱們瞧著都替慈母皇太後覺得委屈,您說慈母皇太後見了,心裡豈是滋味?”
“那有什麼辦法?”顧箴說道,“貴妃自來就是這麼個性-子,陛下又寵著,咱們還能給慈母皇太後出氣不成?實際上她肯拿東西出來就不錯了,若是不拿,你覺得本宮能怎麼樣?說不得還要多搭上一件,替她圓了這場子。否則這事兒就不是給兩位皇太後做臉,而是給兩位皇太後沒臉。到時候兩位皇太後固然受氣,陛下豈能不責怪本宮?”
畢竟這事兒可是她一手主持的,辦得好,固然淳嘉讚許有加;要是沒辦好,皇帝雖然不至於說拿她怎麼樣,一頓私下的訓斥也肯定跑不掉。
站在皇後的立場上,她自然是希望順順利利的完成,給自己賢惠的名聲增光添彩。
而這中間那些不聽話且讓她無可奈何的人與事,少不得隻能自己來處置了。
“娘娘,若是兩位皇太後隻是心裡不舒坦也還罷了,關鍵是如果她們心裡不舒坦之後,生出是非來怎麼辦?”近侍見她沒明白自己的意思,不得不將話說的更明白一點,“扶陽郡到底隻是個小地方,而且氣候也算不得好。如果兩位皇太後因著這些壽禮有個三長兩短的,再有人上表進諫,請求接兩位太後娘娘前來帝京將養,這?”
顧箴聞言一怔,頓時皺起眉。
近侍再接再厲:“雖然說袁氏已經沒了,但莫忘記,扶陽王可是有著繼嗣的。兩位太後娘娘拿如今的後宮沒什麼辦法,還不能拿捏那公襄若宧嗎?”
等壽禮到了之後先稱病,完了讓公襄若宧上表請求送兩位太後回來帝京靜養……都不需要拿捏的,隻要做出在扶陽郡活不下去的姿態來,公襄若宧怕是巴不得立刻上表送人走。
畢竟袁太後曲太後名義上是公襄若宧的尊長,實際上卻跟天子情分深厚。
萬一在扶陽郡有個好歹,公襄若宧合家豈不是要給皇帝做出氣筒?
“……”顧箴之前壓根沒想到這一點,此刻不禁一陣頭疼,說道,“應該不至於罷?陛下素來精明,當初慈母皇太後走的那樣堅決,結果這才幾天,如果就來這麼一出,陛下嘴上不說,心裡豈能沒些想法?”
兩位皇太後之所以這麼大年紀了還千裡迢迢的趕路回去扶陽郡,除了大勢所迫之外,其實歸根到底就是淳嘉挽留的決心,並沒有看起來那麼堅決。
從感情上他或者是希望袁太後曲太後留下來,讓他親自奉養晚年的,但是從利益的角度考慮,淳嘉其實也希望她們走。
畢竟這兩位太後在宮裡的時候,不是互相爭鬥,就是跟後妃們各種玩心眼,淳嘉在前朝日理萬機之餘,那是一點兒都不想回到後宮還要給她們調解圓場……尤其是袁太後跟雲風篁之間的恩怨,淳嘉簡直善後到頭大。
最主要的是,隨著淳嘉地位越發穩固,越來越不需要袁太後照顧了,袁太後的偏袒重心,也越發的向娘家傾斜。
甚至向她認為流著袁氏血脈的皇子傾斜。
這種情緒淳嘉其實可以理解,畢竟他不是袁太後的親
生血脈,兩人再怎麼情同母子,在這時候普遍認為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觀念裡,袁太後對於沒能有個親生骨肉的遺憾是很難拂去的。
她要是雲風篁這種一切率先考慮自己利弊的,可能還比較容易想開點,就是隻要自己過的好,淳嘉這種便宜兒子,不比人家那些不爭氣的親生兒子強太多?
問題是袁太後不是,她雖然不是什麼心慈手軟的主兒,但很多地方還是能夠稱得上相夫教子的賢惠的……這種性-子就更加難以想得開。
故此也許這位太後意識到了,也許她自己都沒意識到,總之袁太後從前也就縱容一個袁楝娘,對袁家反而不是很扶持,這兩年倒是對袁家態度越發的緩和。
這就很讓淳嘉警惕了。
畢竟紀氏給公襄氏的教訓實在太大了,袁太後自己當初也用差不多的理由防範過雲風篁,但說實話,她畢竟隻是公襄氏的媳婦,不是公襄氏的血脈,尤其不是公襄氏的男嗣,她對於紀氏的忌諱,並沒有淳嘉、攝政王父子這樣的血脈成員感受深刻。
千裡之堤毀於蟻穴,當年紀氏的起家,靠的不就是神宗皇帝的信任與倚重?
坦白來講,當時的紀氏是對得起這份信任與倚重的,神宗能夠拿到神宗這個諡號,紀氏出力不少。
不管這個家族帶給皇家怎麼樣的羞辱跟慘痛,他們對於天下的海清河晏到底有著功勞。
淳嘉汲取這些教訓,那是不想給任何一個家族威脅到皇權的機會。
故此袁太後將八皇子送到皇後膝下的舉動,很難不讓他懷疑,這位慈母皇太後,是在為日後奪儲做準備。
就算她這時候沒有這個想法,而是跟臨行前的解釋一樣,隻是想讓八皇子跟未來的儲君多親近些,但翻開史書,太子翻車之後,被同他親近的皇子撿便宜的事情不是沒有過。
而且八皇子如果不是身世曝露,他在中宮跟前長大,看著弟弟因為有著嫡子名份入主東宮,日後還要受他們兄弟跪拜,誰知道有沒有其他心思?
淳嘉連十五皇子都沒有送給皇後撫養以便母子倆將來得到照顧的想法,更彆說袁氏妃子所出的子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