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當真是無名小卒嗎?(4)(2 / 2)

甚至於說,學生之間還流傳著一個不夠革命的順口溜:“我是黨的一塊磚,東南西北任黨搬,放在大廈不驕傲,擱在茅廁不悲觀。”儘管不可能真的不驕傲和悲觀,但實際上就是那麼回事,個人的選擇餘地,實在很小。

雖說在1983年的這時候,中國大學畢業生並不多,幾萬人裡都未必有一個,但是,當年的分配政策還是過去那一套——麵向基層,麵向第一線,知識分子還是需要經受鍛煉,向工農兵學習。

因此,不客氣的說,武漢大學這麼多學生,起碼有三成的學生,是要被丟進農場的。

讀了四年的大學,結果卻是這個樣子,可想而知,大四的學生的心情有多麼的涼了。

很多時候,他們連吃散夥飯的心情都沒有。

所有人想當然地認為,即使學校不怎麼樣,畢業出路肯定也壞不了。如今的社會輿論也是如此,一提到大學生,就是天之

驕子,不捧殺不罷休。但是,臨到畢業時,困擾就來了。各種跡象表明,大學生的出路很糟,絕大多數人是要下基層的。

武漢大學好歹也是名牌大學,還不是最糟糕的,其實最糟糕的情況,莫過於畢業之後,分配到了邊境,那才是一條有去無回的路。

以上,便可以看出,一個好導師的作用,關鍵時刻,導師完全可以在學生的畢業分配之中,使出巨大的力量,不亞於將人從地獄中拉了回來。

除了大學生分配之外,大部分城鎮青年以“接班”居多,即父母從單位退休,由子女頂替空下來的名額,這也是80年代的特色。

無論這些子弟有沒有能力,都可以堂而皇之地接班。即使是醫院當醫生也是這樣。一些子弟學習成績差,考不上學校,初中畢業就進到醫院接班上班。然後帶薪公費讀自費衛校。混到給錢就發的衛校畢業證後就回到醫院當起了醫生。水平差沒關係,因為有“關係“嘛。混過一兩年再又帶薪去進修,或者帶薪去讀職工醫學院。畢業後再混一段時間,然後再送進修。而正規畢業又沒有“關係“的,隻能被分配到鄉鎮衛生院,美其名曰“基層鍛煉“。如果家境不好,鍛煉幾年都沒有錢送禮,

那麼就基層鍛煉一輩子吧!

像傅清明這樣的,他就是接了傅黎外公的班,才能在單位之中混吃混喝到今天。

一想到自己的極品父親傅清明,傅黎就格外嫌棄的皺了皺眉頭,開學這麼多天,她還是第一次想起他來,果然是一陣惡心。

同楚秀秀學姐分彆之後,傅黎就開始著手畫起節能灶的設計圖,考慮到是為學校專門設計,她還親自去拿尺子偷溜進食堂後廚量了一下尺寸。

隻不過,這設計圖倒是好畫,就是有些數據問題,格外的麻煩,以她一己之力,想計算的話也挺費時間的,學校缺少的問題勢不可緩,沒有辦法之下,隻能把一直閒著的顧惜時給拉了過來,權當請了個小助手了。

顧惜時對她設計的節能灶很感興趣,出乎意料的沒有毒舌,拿著筆開始幫他計算起了數據,因此在顧惜時的幫助下,傅黎在十天內就把設計圖給測畫了出來,與此同時,傅黎還專門為此寫了一篇論文和專利申請書,一齊拿到了郵局,寄給了中國專利局。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