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換外彙券,用外彙券進外煙,再高價把外煙賣出去,赫然發現這麼乾的利潤比單純搗彙高多了。
因此,沒過多久,傅黎再次收到了來自於趙斌的加急信件,信中說明他想搞個大一點的倉庫,囤一批貨,就用外彙劵上貨,再高價賣出去,這其中的差價就足夠讓人賺盆滿缽滿,比單純的搞外彙劵風險還降低了不少。
傅黎連忙回信,上麵也就寫了幾句話,中心意思就是說,你掂量著辦,反正我信任你,少年,衝吧!相信自己,你可以的。
趙斌:“…”
作為勞務命的趙斌能說什麼,隻能抱怨一下,你就不能給個聯係方式嗎?打個電話也好啊!成天這麼的信件來往,很費時間的,好嗎?
傅黎想說,她倒是想把自己傳呼機的號碼給趙斌的,可是架不住某人小心眼的阻止啊!
基本上,從找倉庫到商品的囤貨過程,顧惜朝都是派了秘書長去處理的,完全沒有讓傅黎沾手的意思。
到最後,傅黎也就是拿了錢入股,占據著合作的名義,其實本人啥事都沒有做,當了一把甩手掌櫃罷了。
傅黎也對顧惜朝的霸道抗議過,但是被顧惜朝一句話給打發了。
“小孩子家家的,應該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沒事賣什麼貨賺什麼錢。”
傅黎:“…”
說到底,其實你就是不想讓人家和趙斌接觸密切罷了,搞什麼奇葩理由啊!
說起來,就連傅黎本人都不得承認,顧惜朝這家夥,小氣起來可真是讓人頭皮發麻。
很快的,夏初6月,中央提出,“鼓勵和扶持個體經濟適當發展,不同經濟形式可同台競爭,一切守法個體勞動者都應受社會尊重”,給了掘到第一桶金的個體戶一顆定心丸。
許多個體戶,都是在菜市場門口,尋一塊空地,在此地擺攤售賣一些蔬菜、日用品、小吃,衣服,鞋子,大多沒有什麼組織,也沒人管理,趁著這個時候,趙斌也開始主動發起攻擊,做起了二道販子,公開賣起了手表、計算器,可以預見,傅黎將會得到一筆相當大數量的分紅錢。
個體戶,這個最初就是待業青年、黑五類的代名詞,聽著刺耳,看著刺眼,但偏偏就是他們,趁著計劃經濟體製下的年代,市場上物資匱乏,趕上了改革開放的第一波,搞著了大錢。
他們練攤、倒服裝、倒電器,把廣州的東西運回內地賣,就憑跑個差價,成了萬元戶,而公務員的月薪也就七八十元,與其說他們抓住了機遇,倒不如說是機遇抓住了他們。
這場淘金運動,那些來自社會底層、白手起家的個體戶們,經過了歲月的大浪淘沙,有的成為叱吒風雲的財經紅人,有的依然耕耘在創業的路上,有的銷聲匿跡沒了蹤影…
他們,是一個時代的的號角、張揚與狂放,但不是休止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