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子初在趙鬱帳篷外守著,免得他在不理智的情況下貿然做出決定,看他那樣子徐子初也能猜到幾分,他手裡的信交代的是誰的情況。可現在不管是誰,都沒有眼下西北重要,這回若不是他們來西北及時,隻怕早讓那些蠻夷有機可乘。
沒多久趙鬱就喚親信進去,一連傳達了三四次命令下去,徐子初在外麵聽得清清楚楚。他來不及思考嬌芙如何失蹤,倒是暗自鬆了一口氣,趙鬱隻說將渝州城的事交給李伯恩處置,自己並沒有回去的心思。隻要他不丟下兵將離開,一切都好商量。
趙保承正在城主府養傷,他這回差點著了東夷的人陷阱,幸虧趙鬱及時趕到將他救下,要不然非得把命搭上,不過趙保承還是傷得不輕,腰間與胸前兩刀,刀刀見骨。
好在經過三個月養傷,趙保承慢慢調理下,已經能夠下床走動。他收到徐子初來請,以為有要事發生,顧不上會牽動傷口,套上衣物匆匆趕往大軍駐紮地,哪怕知曉趙鬱本事頗大,可他好歹是晚輩,親叔叔還是擔憂侄兒的。
可等他一路來到軍營,卻沒察覺到異樣,他看了眼守在趙鬱主帳篷外的徐子初,皺了皺眉頭,“怎麼回事?”
徐子初將趙保承請到一邊,低聲將他知道事告知趙保承。他怕趙鬱因為嬌芙情緒失控,將眼下的事棄之不顧,他一人可勸不過趙鬱,這才將趙保承請來坐鎮,哪怕趙鬱任性,這裡也有主心骨在。不過似乎趙鬱已經冷靜下來,帳內趨於平靜,趙保承倒是白跑一趟。
誰知趙保承聽完,露出意料之中的神色,他笑了笑道:“我還以為是何事,徐子初枉你跟在趙鬱身邊多年,竟然覺得他是將大軍丟下不管之人,你未免太小瞧他了,也太小瞧趙家兒郎。”趙鬱選擇留下來,趙保承根本不覺得奇怪,若他今日當真因為一封信,不管不顧,當場喊著要回渝州,那才是怪事。
徐子初沉默不語,他從來不小瞧趙家兒郎。他也是自幼熟讀史書,聽著各種名人事跡長大,後麵跟隨趙鬱身後,關於趙家的事知道得便更多。
趙家不知流傳多少年,奇怪的是從未有趙家人稱帝。可不管是哪朝
哪代,總有影響局勢的趙姓人家出現,他們這些人似乎是趙家刻意培養,他們各色各樣,或諂媚獻上,或忠心赤忱,或功高蓋主,或低調伏蟄,那些不同人走的路全然不同,至於路的儘頭歸處,隻能靠自己走出來。但變不了的是若江山出現動蕩,總有趙家人挺身而出。
鮮少有人曉得,開國四大將軍之首的趙大將軍,曾是前朝趙王第五子,庶子出身不得寵愛,卻生得有勇有謀。
前朝秦哀帝昏庸無道、毫無建樹,惹得天下大亂,群雄四起,最後萬裡河山皆陷入混亂之中。
當時的趙王第五子,也就是開國將軍趙大將軍借著趙王勢力,揭兵起義。後來途中遇到太/祖,決定誓死追隨太/祖。而在此期間,他曾經就放棄過自己的嫡妻幼兒。
當時趙大將軍浴血奮戰,所到之處勢如破竹,敵軍試圖策反趙大將軍,奈何趙大將軍不為所動,敵軍懷恨在心,將趙夫人與其幼子所俘。
敵軍以趙夫人與幼子為條件,要求趙大將軍放棄手下剛攻破的三座城,隻要趙大將軍肯放棄,他們便將趙大將軍妻兒安然歸還。
那時趙大將軍所占據的城池乃是兵家必占的函穀關,難攻易守之地,若他領兵撤離,屆時再想回到函穀關,便是難於登天。況且城中局勢並不穩定,函穀關內稍有勢力之人,仗著自己地處優越便恨不得擁兵為王。趙大將軍為了城中百姓安全隻能行緩兵之計,拖延敵軍時間,等他穩固城中局勢,再回頭解救妻兒。
可等趙大將軍想救出妻兒時,趙夫人早已領著幼兒跳下城樓自儘而亡,可也正是因為趙大將軍穩定函穀關局勢,沒讓敵軍再往前半寸,最後才讓擁助周武帝奪得江山,結束了這場持續七十年的戰亂。
若是沒趙大將軍,許是不會出現後來的大周,他著實對不住妻兒,可對得住大周百姓。
後來大周開國沒多久,趙大將軍便病逝而終,周太/祖封趙大將軍為忠國侯,其夫人為護國夫人,連趙大將軍幼子都被封侯爵,剩下的趙家人皆是高官厚祿,榮華加身。
可徐子初聽趙鬱提及過,趙大將軍並非病逝,也不是如世人那般猜測,□□容不下趙大將軍,逼死趙大將軍。原因比
很多人想的簡單,其中沒有太多陰謀,趙大將軍是對妻兒愧疚難當,選擇自儘。
再往前數趙家人,中間出過不少能人異士,最著名的要數前朝秦皇身邊的謀士趙良道。
趙良道久居深山,因足智多謀,竟似鬼神,被人稱頌鬼道。
後來被殷皇請入皇宮,侍奉在殷皇身側多年。直到殷成二十三年,他算到殷皇室氣數已儘,秦皇正是冉冉新星,擁有生生不息之力,將占卜所得告知殷皇,卻遭殷皇厭棄。
果然五年後,殷朝皇城大亂,殷皇室皆落荒而逃之際,他主動擒拿殷皇,跟秦皇提要求,秦軍入城不能傷害城中百姓分毫,若是秦皇應允,他自大開城門,迎秦皇入主皇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