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香菱學字(1 / 2)

“滄州舊患荒災苦,今幸田海兩片白。”

秋後的滄州城中,百姓們口口相傳著這一句詩,是連小兒也能誦,如同歌謠一般。

論起出處,已經是無從考據了。

冬日臨近,百姓也並未對糧食感到擔憂,便是還沒分到田地的農戶,經過這半載的做工,也賺足了銀兩過冬。

而他們口中傳唱的“兩片白”,說的是南皮縣外五萬畝的棉花田和濱海之地一望無垠的鹽田,二者在豐收時皆是白色。

如今的滄州城內雖然沒種出能養活全城人的糧食,但在安京侯的治下,也算是豐收的一年,有這麼多可以換取糧食的貨物,總也是讓百姓有些底氣的。

至於如何將棉和鹽換成同樣白花花的銀子,那便是安京侯的事了。

百姓對侯爺是感恩戴德,更是相信,這一年的努力不會白費,定然都會有銷路。

當下,嶽淩在班房中翻閱著文書,統籌著八縣秋收的情況。

在嶽淩的帶動下,不隻是南皮搶著種下了棉花,還有其餘幾縣,盛夏之中興修水利,水渠,開墾荒田,在夏日過後搶著播種了一茬大白菜,眼看著再過個二十幾日也該收獲了。

滄州城所種下的這些作物,都是嶽淩為了銷路暢通,有心挑選來的。

首先,滄州產鹽,便可用鹽作醃菜,將白菜製成酸菜。

東北極寒之地,重油重鹽,冬季又無菜可吃,這醃菜恰恰彌補了不足。正好,從鹽到菜,滄州都能一並供應了,再有保暖的棉花製棉衣,可以說是專門為北方的百姓所打造的。

為了關外之地的安定,朝堂也大力扶持,甚至免了三年的賦稅。

但關外並不是貧瘠之地,這銀子留下了,自該有人來填補市場,嶽淩尋的就是這個機會。

不單單是為了賺取銀子,還有更重要的一項,便是關外有礦產。

打開了關外的銷路,而後能換回糧食或者礦產,再反哺滄州,這是嶽淩勾勒出來的藍圖。

現在滄州連炭火都供應不上,除了田地,到處都是光禿禿的,這也是入冬之後的一個大問題。

“香菱,又是你來送信了?”

班房之中,嶽淩望著下方亭亭玉立的小姑娘,含笑問著。

香菱著了一身碧色五彩花紋的對襟比甲,內襯著月白圓領襖子,下擺同色的長裙,翩翩躚躚,甚是可愛。

香菱本是要小紫鵑兩歲,如今看也脫了小姑娘的稚氣,比起初見時,似是又出落的愈發標致了。

聽嶽淩來問話,香菱先前福了一禮。

雖然相處過許多次了,但礙於身份有彆,香菱還是拘謹許多。檀口微張,香菱應道:“侯爺交代的事情,已經有了進展,這是姑娘給的回信。”

說著,香菱將信箋遞到了嶽淩的桌案上,便在一旁侍立著了。

嶽淩展開信紙,通讀一遍,當知曉薛家豐字號已經開始嘗試走海路,從滄州到天津衛和更北端的寧遠。

目前專注於賣的,還是棉和菜,至於鹽,還要等嶽淩這邊與朝廷通氣,並讓朝廷定下行鹽地,也就是可銷售的範圍。

信中還說,海運如今是薛家更有行商經驗的二房在走,是薛寶釵信得過的人,不會有差錯。

這倒讓嶽淩想到了薛寶釵的表妹薛寶琴,一個不是金釵,但容貌、才情能與金釵們相提並論的小姑娘,不知是不是她在打理。

按下信紙,嶽淩歎道:“鹽場的鹽,幾經改進,在上一次拿回來的成品,已經頗為出眾了,比我們從兩淮和兩浙鹽場拿來的樣品味道精細,想來拿到朝廷的許可便是近日的事了。”

“薛家可先往九邊運糧換鹽引,等著在滄州換鹽就好。”

“如今晉商的礦鹽,占據著北方的大部分市場。我們的目的就是以更低的價格,和不遜於礦鹽的口味,將整個京畿之地收入囊中,直到擴張到周邊,山東甚至遼東,將晉商排除在河東之地。”

“這是完全有機會達到的,讓薛姑娘她留心準備一下。”

香菱在一旁用筆記著,隻是有些慢吞吞。

嶽淩回轉過身,發覺自己是將香菱當成賈芸在說話了,香菱如今寫字還不如賈芸順暢,記起字條來磕磕絆絆。

見香菱眉間頻蹙,一點胭脂痣更顯得她憨態可掬,嶽淩不禁笑道:“拿過來吧,是哪個字忘記怎麼寫了?”

香菱乖乖來到嶽淩身側,將紙筆交了過去,“侯爺,京畿的畿字怎麼寫?”

嶽淩笑道:“死腦筋,畿字不會可以用城代替嘛。不過,這個字有些難,還是我幫你寫上了。”

一麵說著,嶽淩一麵在紙上書了字。

香菱看著道:“這個字太難了,我還沒學過。”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