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崔瑜的猜測(2 / 2)

纏金枝 知棠 2868 字 4個月前

而懷著這樣的胃口,去謀求的官職,會全部寄托於穗兒不知何時才能弄到手的財帛嗎?

隻怕大太太此時早已經動手了。

她已然花了一大筆錢,所以才這樣急切的想拿崔瑜的錢去補虧空。

隻不過她頻繁傳召穗兒的行為,陰差陽錯,令蔣氏誤以為她是想用崔瑜的錢去促成這件事而已。

崔瑜深深吸了一口氣,悄聲吩咐玉書:“今日回府後,你先去衛家府宅附近打探一番,看他家最近有無喜事,衛家行事素來張揚,應當不難探知。”

“若是沒有,你便回咱們府上二門,尋個機靈可信的人問問,大太太這幾日有沒有派人出過府,若派過,每次又分彆是多長時間才回來的,出行時是乘車還是坐轎?又或者她有沒有請過特彆的人來府裡作過客。”

玉書輕輕應了是,她心知姑娘既然這樣說,恐怕這次的事情十分嚴重。

一時之間,連玉翹的神色都變得凝重了幾分,她既心疼姑娘總是被這樣的麻煩事纏身,也不明白,為什麼姑娘分明從未做過什麼對不起大太太的事情,大太太卻總要折騰出些自以為是的蠢事,讓姑娘為難。

主仆幾人心情沉重地到了府門口,已有管家小廝套了兩輛馬車在門邊候著,看見二太太和姑娘們便上來請安。

二太太帶著崔瑜上了前頭的馬車,反而將兩個女兒打發去後頭那輛同坐,很是體麵地端平了二房裡的這碗水。

她使了個眼色給楚媽媽,楚媽媽趕緊跟到崔珍身邊盯著,生怕三姑娘又著了二姑娘的道,做出什麼不得體的事情。

馬車一路平穩駛入馮府所在的鬆淮巷。

馮家這場詩會辦得極為風光,齊聚了大半個京師勳貴重臣家的女眷。

再加上馮家姑娘近日的名氣,不少沾親帶故的人家,聽聞親友故交得了馮家的請帖,紛紛求上門去,想要親眼目睹這位新晉才女的風采。

各府太太們總有推卻不掉的人情債,一時之間,馮家門前的馬車從巷口直直排到巷尾,自忖著身份稍差些的人家,提早便戴上帷帽下了馬車步行,生怕耽擱了哪家貴眷的行程。

因俱是女客,正門並不開。

崔瑜跟在二太太身後下車跟姐姐們聚首,再按著序尺換上馮家的軟轎。

到了二門處下轎,早有管事媽媽們帶著一眾丫環婆子立在那兒迎候賓客。

馮閣老的夫人已逝,今日主持詩會的,是馮閣老長子的續弦,馮家大姑娘的繼母陶氏。

其中一個管事媽媽上前請過安,便引著二太太和崔瑜姐妹幾人往內走。

比起飛簷青瓦,磅礴大氣的靖陽侯府,馮家的府宅曲折回旋,彆有一番文人墨客的雅致風流。

崔琬一邊欣賞著馮府景致,一邊悄悄打量著往來賓客,心裡不住盤算著等會兒如何與各府太太姑娘們相交。

崔珍百無聊賴地跟在後麵,相較馮府的曲徑通幽,她更喜歡自家宅院的水榭華庭,若非楚媽媽在旁盯著,她早就歪倒在崔瑜肩膀上打瞌睡了。

到了陶氏的院落,早有丫環進去通報。

堂屋的大紅撒花軟簾一掀,陶氏便由丫環婆子們簇擁著迎了出來,她穿著銀紅色夾棉撒花長綢襖,頭戴赤金銜寶正鳳,粉麵生嬌,氣勢卻同二太太有幾分相近。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