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論道(2 / 2)

“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

兩人身後傳來一聲感歎,飄絮震驚,林軒了然。

王守仁何等人物,在這武道昌盛的世界,豈能沒有神通手段,雖是文士,但他身上有一股至精至純的玄門正宗先天真氣,更養出了浩然正氣和軍旅煞氣。

儒門的正氣,道門的縹緲,兵家的血煞同時出現在他身上,卻沒有絲毫違和,顯然修為已經圓滿,精神更是圓滿無暇,心學或許沒有大成,但已經完成大半,差的,隻是臨門一腳。

他已經走上了和孔聖,亞聖一樣的道路,隻差著書立說,開台**。

林軒道:“見過陽明先生,在下林軒,山野之人,久聞陽明先生名號,今日特來拜訪,不知陽明先生可有時間和在下一敘。”

王守仁道:“流連山水,縱情美景,先生當真瀟灑,請。”

王守仁開創心學,對於人心的體悟前無古人,靈絕之敏銳堪比林軒,便是劍心通明的師妃暄也差了不止一籌。

他感受到了林軒體內那山呼海嘯的力量,卻沒從林軒身上感受到惡意,因此才會主動搭話,否則,剛剛平叛,忙著整頓民生的王守仁怎會和一個陌生人坐而論道。

便是某位大儒來了,王守仁見不見還是兩說。

現如今流行的是程朱理學,而王守仁崇尚的是心學,雙方思想並不一致,王守仁的作為更傾向於漢唐時期的儒生,有學問,有武藝,出將入相,而不是隻會讀書的書呆子。

林軒喜歡發展思維,喜歡無拘無束,不喜“存天理滅人欲”,某些觀點和王守仁不謀而合,雙方交流異常激烈,尤其是王守仁,他從未想過,當世還有比他更加“肆欲”的人。

王守仁甚至覺得,眼前這人不是個明朝人,而是漢唐時期的名門弟子,精通君子六藝,上馬管軍,下馬管民。

王守仁反對把孔、孟的儒家思想看成是一成不變的戒律,反對盲目地服從封建的倫理道德,強調個人的能動性,提出了“致良知”的哲學命題和“知行合一”的方法論。

林軒就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把知行合一更進一步。

雙方有來有往,說到最後,柳生飄絮已經完全聽不明白,若是到了二次元,那就是雙目大漩渦,腦袋上飄烏鴉,大叫“白癡!白癡!”。

兩人從儒學說到兵法,從兵法說到民生,從民生說到地方小吃,從地方小吃說到風俗習慣,從風俗習慣說到農田水利。

林軒周遊過多個世界,見多識廣,還有未來世界的知識,王守仁為了破“心中賊”,一心安撫百姓,整頓民生,對於周邊地帶可以說了如指掌。

哪裡該修橋,哪裡該修路,哪裡該種稻,哪裡該種桑,早已想的明明白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