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一十二章 斬之(2 / 2)

劍來小說 烽火戲諸侯 17271 字 2個月前

範峻茂說道:“這種事他做得出來。”

璞山傅德充還是比較重官場規矩的,這種五嶽神君議事,能不說話就不會開口,帶好耳朵就可以了。

記得上次禦書房議事,外邊台階上,就有三位同道中人,忙裡偷閒坐在台階上,在那邊吞雲吐霧。這感情不就一下子拉近了?

除了一向我行我素的佟老兒,還有壯起膽子依葫蘆畫瓢的璞山傅德充,最重要的,當然還是因為那位年輕國師也溜出來了。

再加上一番閒聊,所以傅德充對陳平安的印象,相當不錯。當然,陳平安對這位璞山山神觀感也好,盧白象師徒三個就在璞山那

邊落腳,他們在那邊發現了一座珍稀秘境,傅德充非但沒有拿走,甚至都沒有索要分賬,反而多有照拂,照理說,在璞山地界,而且就位於主峰地界,傅德充要“取回”秘境,彆說盧白象據理力爭什麼,就算是官司打到大驪朝廷的禦書房去,至多就是秘境歸還璞山,傅德充掏出一筆神仙錢補償盧白象即可。

所以老話才會說,“錢”之一字最能見德性。

傅德充的書齋名為“秋水靈府”。就連他的名字都是取自於那篇《德充符》。

禦書房議事結束,剛回到山君府道場,就有個道號“自省”的雲遊道士,造訪璞山祠廟,年輕人站在大殿外邊,說他遇到點難事了,想要與山神老爺討要一本仙家道書,拿回家放著,沾一沾運氣,去一去晦氣。傅德充將他當成了借機邀名的騙子,就丟了本書打發了他,年輕道士大怒,說不是一部神仙書,根本不值錢,道士很是嫌棄,將書籍丟回大殿,反而送給了傅德充一部沒有書名的道書,罵罵咧咧轉身走了,罵他傅山神真是葉公好龍,葉公好龍……

後來在晉青的提醒之下,傅德充說了句“恭迎道書歸山”,才曉得那位故弄玄虛、坑蒙拐騙的年輕道士,竟是陸掌教。

在璞山,一眾仙家官吏,諸司神女們,都很好奇那位威名赫赫的年輕人,所以一有機會就詢問傅山君問這問那。

隱官性格如何?

論事嚴謹,言談風趣,寬厚待人,極平易近人。

陳劍仙氣度如何?

望之儼然即之也溫,神華內斂,是位極出彩的讀書人。

那他相貌如何?極……傅德充無言以對,隻好敷衍一句,你們總有機會一睹真容的。

傅德充撫了撫袖子,裡邊珍藏著那部陸掌教贈予的道書。

傅德充難免感慨,陸掌教也好,陳劍仙也罷,好像都是差不多的人生,都說英雄最怕見老鄉,總是牆裡開花牆外香。

刹那之間,所有山水正神都察覺到一股驚人的神異氣勢,與那十四境鬼物對峙,雙方不斷拉近距離,前者竟是不落下風。

魏檗眯眼道:“諸位,準備開眼界了。”

晉青強忍住心頭震撼,說道:“可彆被對陣雙方給打崩碎了。我們繼續加固大陣,除去五嶽與儲君之山借調氣運,儲君之山也要與轄境山水借用地利,你們讓所有在金玉譜牒上邊錄名的正神,都參與進來。暫時不必解釋什麼,讓他們隻需聽旨行事。”

佟文暢點點頭,“烏龜殼也好,鐵桶陣也罷,總要困住這頭十四境鬼物,不要因為我們幾個連累寶瓶洲滑天下之大稽。”

範峻茂卻是憂心忡忡,隻因為她擔任大嶽山君的資曆還淺,可要說“成神”的歲月長短,晉青他們簡直就是些孩兒輩。

她總覺得有點不對勁。

不單單是那頭鬼物“蜆”的心境,宛如存在著一場莫名其妙的拔河,讓“蜆”就像一頭自縊而死、懸梁天地間的吊死鬼。

好像痛下殺手與心生親近之間,各執一端,都在拖拽著鬼物的一顆道心,讓蜆猶猶豫豫,始終無法施展出真正的殺手鐧。

也不是地支一脈將所有神通術法氣運彙總於武夫“周海鏡”一身,讓她瞬間戰力暴漲,以至於能夠去與蜆掰一掰手腕。

範峻茂也說不上個所以然來,就隻是她一種冥冥中的直覺。

————

一座孤零零的高台,圍以四海。

被蜆丟出袖子的殷績在此躲避,如果可以的話,他當然希望重見天日的那一刻,已經是在中土神洲的大綬京城了。

可惜漣漪陣陣,懸佩雙劍的青衫客已經登門。

皇子殷邈麵露驚恐神色,你是討債鬼麼!

陳平安雙手籠袖,好像是老龍城那座高台?

黃衣俊美少年模樣的殷績雙手負後,竟是主動走到陳平安身邊,一起遠眺死寂一片的大海水麵,殷績沉默片刻,微笑道:“你知不知道,因為你沒有顯赫的家學或是道統,尤其不是誰的‘轉身’。不知讓多少誌在長生的學道人抓心撓肝,覺得不對,怎麼可能,這樣不對。”

陳平安笑問道:“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殷績搖搖頭,“最終鹿死誰手,現在還不好說吧。”

陳平安說道:“就憑幕後那位白玉京仙官的接引之法?十四境的蜆尚且無法帶著你們逃出寶瓶洲,更何談一位遠在青冥天下的道官?他真當自己是那位坐鎮上清閣的真無敵了?”

殷績轉頭看了眼“殷績”。

先前大驪洛王宋睦有句話,倒是可以借用在心比天高命比紙薄的皇子殷邈身上,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陳平安說道:“都打到這個份上了,不如說說看,緣起於何人何地。”

殷績笑道:“好兒子,還不快幫陳國師解惑?聊得投緣了,說不定就能化乾戈為玉帛,因禍得福。”

即便已經淪為鬼物了,還要穿著那件“殷績”的皮囊外衣,老者容貌的皇子殷邈神色悲愴,始終一言不發。

他從小就顯露出了頭等修道胚子的天賦,前些年還曾有過一場夢遊神京的仙家機緣。

那些任何文字都難以描繪其雄偉壯觀的仙家建築,宛如組成了一座傳說中的天帝宮闕。

殷邈神思飛逸,散步在一架宛如青雲梯的神道之上,終於遇見了一位頭戴高冠的青年仙官,氣息縹緲,道意蒼茫。

對方聲稱是來接引殷邈登仙的。

殷邈壯起膽子問他此地是何處,仙官說是一處連

天魔都不敢涉足的禁地,是人間所謂位列仙班者亦是窮其一生都不得瞻仰之所。

仙官還說殷邈與他有一段尚未了結的宿緣。他們一起聯袂遊覽宮闕重樓期間,仙官說殷邈是天選之子,合該登山修道成仙,人間帝王君主算得什麼,至多就是“天子”而已。

殷邈心動了,正因為他有修道資質,按照浩然天下文廟訂立的規矩,他就等於失去了登基的可能性。

臨了,將他送出那座以天外星辰作為行在的帝王宮闕,仙官說殷邈機緣已至,但是還需要積攢一樁大功德,才能成功登仙,君臨天下。想那人間煉師依仗微末道法,便可以輕王侯慢公卿,等你殷邈繼承帝統,那些辛苦求道不得長生的煉師,隻會是被你揮之則來驅之則散的粒粒塵埃。

殷邈好奇詢問,何謂功德。

仙官語不驚人死不休,說你需要去一趟寶瓶洲,助某人……成神!

殷邈想要多問幾句,卻被仙官以冷冽眼神震懾,嚇得再不敢多言。

走下一起天地交通的那架青雲梯,殷邈最後問那仙官的尊號名諱。

仙官思量片刻,喟歎不已,說他的名字已經棄用久矣,施舟人。

說完這個名字,青年仙官一揮袖子,就將殷邈神識丟回萬丈紅塵中的人世間。

殷績見殷邈隻是當啞巴,便有些著急,訓斥道:“殷邈,事已至此,還不坦白?!”

殷邈覺得總這麼沉默也不是個事兒,搖搖頭,滿臉費解道:“什麼隱官,什麼國師,被一個端菜盤子的侍女就搞得道心不穩。”

雖然開口說話,卻還是夾槍帶棒。

陳平安笑了笑,“覺得說幾句輕飄飄的‘實誠話’,我就會放過你了?”

陳平安搖頭道:“彆學扶搖洲的王甲。刻在骨子裡的東西,你要是裝得好就怪了。”

殷績緩緩說道:“大事,大局,大勢,是影響不了他半點心境的。”

“不說什麼劍仙的道心堅若磐石,就說桐葉洲那邊一洲糜爛,見得多了,隻會變得越來越麻木,再是軟弱之輩也要鐵石心腸。”

“所以要反其道行之,隻能從小事,小人物身上著眼下手,才有一點機會。”

“陳國師以為然?”

陳平安點頭說道:“正解。”

殷績說道:“寡人曾經巡視地方,親眼見識過石匠以一排鐵釘裂開巨石的場景,深有感觸。”

陳平安笑道:“見微知著,是聰明人。”

殷績繼續說道:“繡虎的一些傳聞,寡人曾經專門讓人秘密搜集過些‘小事’,比如這位國師喜好獨自去城頭站著。”

陳平安轉移話題,問道:“既然你們這麼好學,大綬朝就沒有想要仿造出地支一脈?”

殷績坦誠道:“仿過,可惜畫虎不成。”

大綬王朝國力再強盛,終究無法跟昔年一國即一洲的大驪宋氏媲美,獨占一洲氣運,豈是大綬殷氏能夠相提並論的。

殷績派人暗中搜尋了五十幾位修道胚子,堪堪湊出了兩個“地支”,期間就連蔡玉繕都親自上陣了,結果就是慘不忍睹,互為雞肋,道心渙散,相互掣肘,全是紙麵殺力。殷績看過兩次演練,簡直是不堪入目,就立即喊停了,白白浪費了一大筆國庫家底。

陳平安笑道:“反而類似殷邈?”

被大綬皇帝和大驪國師晾在一邊的殷邈氣急敗壞道:“姓陳的,有完沒完?!”

殷績歎了口氣,他大概能夠猜出,此地殷邈所思所想,就是陳平安所見所聞?

那場夢遊帝闕之事,殷邈是藏不住了。

陳平安自言自語道:“父慈子孝唱雙簧。”

“轉嫁魂魄,想要通過這種見不得光的手段,一直霸占龍椅,光靠蜆手段瞞天過海,還是不牢靠的,大綬又不是什麼偏遠小國,總不能一直躲在國境之內,這趟出門,去見大端皇帝,除了商議結盟,還想要驗證一下會不會露餡?不過你好像還是留了一魂一魄在殷邈身上,以防萬一。比如今天就是萬一,總要活一個下來。”

“對吧,倆殷績?”

聽到這些話,殷邈呆若木雞。連蜆都殺不得大驪國師,他好像連恨都不敢恨皇帝殷績。

殷績喟歎不已,這一下子是真對陳平安由衷佩服起來了,“我當然也怕一些意外,比如被文廟發現蛛絲馬跡。也怕殷績這個窩囊廢不濟事,就留了一點後手,來個梅開二度的鳩占鵲巢,‘殷邈’依舊是不自知的。”

陳平安說道:“神魂一道,我雖然不是什麼行家裡手,但是對付你們,屬於大材小用。”

也許此說,蕭形她們幾個蠻荒妖族,會有不同意的意見?

陳平安斜眼殷績:“你又如何確定自己依舊是殷績呢?”

殷績淡然道:“陳平安,你就不用這種拙劣手段唬我了。不是修道之人也有好處,沒有什麼道心可亂。”

陳平安說道:“殷績,你清不清楚大綬王朝真正關押著什麼?”

殷績笑道:“這什麼話,蜆是十四境鬼物,還需要懷疑?中土文廟都不管她……”

陳平安說道:“如果我沒有猜錯,蜆是在驪珠洞天破碎之際,才開始與你接觸的?”

殷績默不作聲。

陳平安說道:“蔡玉繕是扶龍一脈的,還敢一頭紮進大綬王朝,真是不知死活。”

殷績困惑的:“此話何解?”

陳平安問道:“可曾仔細翻閱大

綬秘檔,在書上見過‘天殛’一詞嗎?”

殷績搖搖頭,“隻是聽說過某些山巔修士,會招惹‘天厭’。好像要比閉關破境之時引來的天劫更為可怕。”

陳平安說道:“三千年前斬龍一役的溯源,就源於一場再難更改的天厭累積。隻是一句道語‘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蜆就道心震怒,隻因為她憎恨一切對蛟龍給予善意和希望的存在,寫下這句話的主人,白玉京陸掌教就是其一,曾經以艾草為龍女灼額的封姨自然也是。”

“驪珠洞天破碎墜地,泥瓶巷王朱現世。大綬朝徘徊不去的蜆,她自然而然就跟著入世了。”

“我之前還是有些疑惑,為何對浩然心懷怨懟的王朱,她竟然能夠拗著性子,不通過水路逃往蠻荒。看來是她也依稀察覺到‘蜆’對自己的那份‘惡意’。”

“蜆,就是三千年前那場‘天殛’的道顯。”

當年乘坐渡船經過蛟龍溝,年幼時被迫與王朱結契的陳平安,故而陳平安不管是大道親水也好,還是與蛟龍有一樁大緣法,本不該有那場幾乎必死的災厄才對,是蜆?尤其是等到遠遊少年說出了“陸沉敕令”,蜆顯然隻會更加憤怒?不過陳平安也說了一句“殺陳平安者陸沉”,就是轉機?生死一線,師兄左右趕赴蛟龍溝,禦劍速度的些許快慢,都是少年的或生或死啊。

之後就是陳平安在劍氣長城擔任隱官,主動與王朱解契,但是重返浩然,也在東海水府擋在了陳清流和王朱之間。

無形之中,依舊承擔起王朱,或者準確說來是天下蛟龍之屬的共同護道人?

殷績歎了口氣,“沒有顯赫的前身,可以得到自由。但是也容易變成孤苦無依的一葉扁舟,如浮萍沉淪於曆史長河。”

完全不聽陳平安他們在講些什麼的殷邈,他突然興奮不已,狂笑道:“勝負形勢扭轉了,地支一脈終究是敵不過蜆,任你囂張片刻,得意一時,如何打殺一位十四境?陳平安,你們輸了,徹底輸了……”

原來是他們這邊就像開啟了一場模糊的鏡花水月,能夠大致分辨出蜆與“周海鏡”那邊的戰場態勢。

殷邈貌若癲狂,伸手指向那一襲青衫,“快快與我們賠罪,跪地磕幾個頭,說不定我們還會不跟你計較太多,隻是大驪朝廷與大綬主動割地賠款,必然是題中之義,你休想去文廟那邊搬弄是非,試圖含糊過關……哈哈,陳平安啊陳平安,你也有今天,要怪就怪你那發跡之地,叫什麼落魄山!”

突然殷邈如被伸手按住腦袋,跪倒在地,砰砰磕頭起來,殷邈大叫不已,隻覺得腦漿都磕出來了。

殷邈就這麼直接磕頭磕得頭顱裂開,神魂粉碎,再死了一次。

殷績不再言語,也不在意殷邈那邊一魂一魄的消散,他隻是舉目眺望,若非陳平安揭穿真相,他這位大綬皇帝還真無法理解,蜆的最新一座道場,為何顯得如此悲壯。

那座蜆的根本道場,就像是萬年以來,三千年之前,所有枉死、冤死之生靈的共同墳墓,由著無窮無儘的哀怨,悲憤和苦痛。

無數條無形的因果長線,將宛如一尊大羅金仙降世的“周海鏡”纏縛,銷蝕長槍,腐敗彩甲,拖拽飄帶,逐漸蔓延住她的臉龐,三隻眼眸。

殷績嗓音微變,“陳平安,你太著急了。實屬正常,與真無敵為生死敵,換成誰都會有壓力。我們雖是敵對,貧道佩服至極。”

明明懸有兩把佩劍的青衫劍客,卻沒有拔劍出鞘,而是攤開雙手,無限光明中,手中顯現出兩把狹刀,正是行刑和斬勘。

一步跨出矗立於大海中央的高台。

籠中雀與井口月打造而成的劍氣天地,以劍氣道場碾壓天殛道場,宛如大道潮水之間的衝撞,互為磨碾,純粹硬碰硬,各自折損大道根本。

再一步,身形撞開蜆之道場。

天外七顯二隱的九座雲海漩渦,合並唯一,天外劍光筆直一線,北鬥注死,遙遙降臨人間。

陳平安主動置身於蜆的道場。

武道之巔肉身成神,青色法相頂天立地。

一雙眼眸粹然金色,一張臉龐半明半暗。

蜆,仰頭與之對視。

原本充斥著億兆嘶吼尖叫的天地間,瞬間寂靜無聲。

大怒無聲,大苦無言,興許真如他所說、書上所寫,哀莫大於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十四境鬼物恍惚之間,如見道。

既是武道之巔,更是天道在上。

殷邈先前所言,解脫,求個解脫。

殷邈當然作偽,但是對於蜆這種存在而言,三千載天殛之苦,她日夜煎熬久矣,何嘗不是她神魂最深處的真實心聲!

來到寶瓶洲之前。

隻有一條道路可走,要麼是她吃了王朱,成功躋身偽十五境,將天下蛟龍之屬趕儘殺絕。要麼王朱將她吃了,人間重走老路。

屆時天殛隻會以更暴虐的大道顯化而生,將以更大的怨懟還以曾經的仇恨。直至陽間一切生靈,悉數淪為如蜆一般的同道鬼物。

蜆驀然而笑,她好像還是在重複那句話,你真可憐。

瞥見斬勘的斬落,行刑的橫掃,刀光耀眼,亮堂得整座人間好像都是光明的。

絕無引頸就戮之理,蜆如光陰長河裡邊的一頭水鬼,要將此人拖拽下水替死。

蜆毅然決然選擇強行散道,就讓大道潮水淹沒整個大驪王朝,整座寶瓶洲好了。

飛劍北鬥,劍光直落。

一線破開

十四境鬼物的大道潮水,蜆的頭顱高高飛起,一圈刀光平整如鏡麵,再被攔腰斬斷,十四境鬼物的巨大法相緩緩傾斜。

整座籠中雀小天地,將大道潮水籠罩其中,百萬計的飛劍瞬間切割潮水,仿佛是將洶湧潮水分流成細流……在小天地即將被撐破、兩把本命飛劍就要崩碎之時,其中一把佩劍夜遊,鏗鏘出鞘,作為牽引,牽扯著整座劍氣道場天地畫出一條巨大的弧線,第二把長劍浮萍,劍身篆刻銘文,熠熠生輝,正是“雷池”二字,將那些天殛三千載的道意暫時封禁其中。

最終隻剩下一個虛無縹緲的“蜆”,身形與青絲一起飄蕩在天地間。

未能水淹寶瓶洲,她幽幽歎息一聲,“終究是功虧一簣。”

一道劍光又至。

斬之!

天地間唯有劍光。

高台之上,皇帝殷績怔怔出神,長久保持仰頭的姿勢。

親眼瞧見那蜆身死道消之時,確實是一幅波瀾壯闊的絢爛畫麵。殷績神色頹然,就算猜得到他們興許能夠白日斬鬼,又怎麼能夠想到他接得住那場天殛的大道反噬,當真幫助寶瓶洲逃過一劫?替浩然天下守住一洲的陽間。隻要接不住,那他就注定是浩然天下的千秋罪人了啊,任他將來境界再高,在人間縫補再多,哪怕再過三千年,一萬年!他還是那個導致一洲陸沉為陰冥鬼蜮的罪人!

“周海鏡”已經脫困,她緩緩飄落在地,以長槍拄地,那副彩甲破碎不堪,臉頰與手臂俱是白骨裸露,一杆長槍鏽跡斑斑。

周海鏡長呼出一口氣,她身上諸多神通重寶和飛劍一一歸還地支修士。

宛如天地渡大劫,輕舟已過萬重山。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