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及笄禮(2 / 2)

他們崔家,出了一位皇後。

在這層身份的加持下,本身還能去外邊走動的崔怡,乾脆大門不出二門不邁。

現在她不比以往,更要時刻謹記自己的身份,作為皇後,當為天下女子表率,怎可輕狂。

好在她本身就不是那種瘋玩的性格,哪怕不出府也能待得住。

**

經過幾年的培育,玉米和花生以及番茄相繼開始大麵積種植。

北部畜牧區,一些牧民將養得壯士的牛售賣出去,再去縣裡的糧店購買米麵糧油,日子過得比以往都要好。

以前冬天沒有糧食,多是靠著肉類生存。

整天吃這個,心裡躁得慌。

現在好了,天下商人增加,土豆和紅薯多囤積一些,冬天也不怕斷糧。

還有蔬菜,雖說種了相對要少,普遍都是白菜和蘿卜,有這些也了不得了。

往常年哪裡能吃得到。

而他們的牛羊馬等送到南邊,極大的減輕了農民的勞作時間和體力,也能抽出更多地時間出去打點短工。

有牛在,再加上曲轅犁,女子都能擔負起農耕的重任。

家裡的男人們則紛紛趕到長安城搞基建,以賺取更多的銀兩。

最南邊的原南楚人,也在年初趕到北地,加入到基建的行列中來。

領到銀子後,不少人都感動的痛哭流涕。

雖然辛苦,可銀子卻是實實在在的。

原來作為南楚百姓,彆說賺銀子了,朝廷恨不得把你的皮肉骨血都給拆了。

城外農莊裡,秦鹿幾乎算是住在這裡了。

第一年培育的雜交小麥,畝產收入接近三百斤,第二年直接上升到了四百六十多斤,翻了兩倍多點。

將新培育出來的小麥送到周邊的農戶家讓他們種植,秦鹿繼續研究第二代雜交小麥。

這是沒辦法的事情,若是沒有後續的種子跟上,第一代小麥種植會一茬不如一茬。

韓鏡的親兵幾乎都被調派到天下各州府,這些人從小被秦鹿的教育理念培養長大,思維和理念更開放,遠非那些讀書人可比的。

大秦是依法治天下,徹底摒棄了以孝治天下的格局。

相比較起南北兩地,最南邊的治理相對要艱難許多。

秦烈為此廢寢忘食,經常時值淩晨,書房內都還亮著燈。

聶將軍知曉這邊的治理難度,暫時留在這邊幫忙,軍隊也已經駐紮在最南邊的府城。

某個村落,一中年男子半上午找到了村正。

“五哥,今天孩子滿月,這是縣裡的身份文書。”

村正看過後,點點頭,“你是咱村子裡第一個來領人口地的。”

“也是朝廷心疼咱們,要不然家裡沒地中,沒糧食吃,生下的女娃娃也養不住。”中年男子上個月剛得了一個孫女,今日是來領孫女的人口地的。

村子裡有很多地,事實上現在大秦幅員遼闊,人口稀少,耕地根本就種不完。

“就按照順序,這次給你一畝良田,一畝末等田。”村正招呼他往外走,“末等田你先養著,過段時間咱們這裡也能種土豆和紅薯了,這兩樣糧食產量高,吃起來味道也好,北邊州府好些都種上了。甜糯口的,上年紀牙口不好的,吃起來舒坦。”

“五哥你吃過?”中年男子好奇的問道。

“之前去縣裡聽訓,吃過一頓,土豆不錯,紅薯最好是,甜的,很甜很甜。”村正笑嗬嗬的回答,“以後日子就好過了,咱們還能免兩年賦稅,我聽說北邊的小麥和水稻產量都很高,朝廷培育的種子,小麥和水稻的畝產都在四五百斤呢。”

“那麼高?”中年漢子激動起來,“咱們這裡啥時候能種?”

“咋個也得明年下半年才能種,家裡今年糧食夠吃不?”

“夠了,經常能吃到乾飯。”

領了耕地,中年男子回到家中,兒媳婦正抱著孫女和老婆子聊天。

可能是因為孫女給家裡添了兩畝地,老婆子對孫女的也沒了那種輕謾的態度。

時下的人多是重男輕女,男子尤甚。

他們家人口不算多,也就八口人,女兒早些年就出嫁了。

戶籍去年落到了婆家。

當然,如果女兒女婿和離,若是女兒歸家的話,戶籍還是能遷回來的。

也是因為這個,好些個出嫁的女兒,在婆家倒是少了一些折磨。

上邊兩個兒子,孫女是長子的二胎,小兒子年初剛成婚,還沒有子嗣。

現在家裡伺候著十六畝地,一年下來能收獲不少的糧食。

糧食多了,自然會賣掉一些,村子裡會定期的有縣裡糧鋪的人過來,糧食可以換錢,也可以換些鍋碗瓢盆的,或者是油鹽醬醋等調味品。

畢竟村子距離縣城有些遠,走路起碼也得六七個時辰才能到,糧鋪的人倒是帶來了不少便利。

第一茬糧食收了,眼瞅著就是第二茬了。

去年的那一茬糧食還沒有吃完,今年收獲新的糧食後,去年的就可以賣掉了,家裡人都吃新米。

“過段時間趁著好天,把去年的米拿出來曬曬,等縣裡來人收糧食,咱們賣掉換些錢。秋天要送大寶去私塾讀書了。”

他走上前看了小孫女一眼,做到旁邊說到。

長媳看了婆婆一眼,麵露喜色。

婆婆點頭,“知道了。”

“按照大秦的規矩,不管男娃女娃,到了年紀都得送到私塾去。好在讀書花的錢不算多,咱家裡這麼多地也能供得起。老大去北地乾活了,每月能拿到五兩銀子,足夠家裡花用了。”

中年漢子怎麼想都不覺得心疼。

婆婆看著還在繈褓裡嚶嚶唧唧的小孫女,“讀書得話多少銀子?”

“我聽五哥說了,先生的束脩是朝廷給,咱們隻需要繳納一百多文的課本費和其他的費用,一年下來也就兩三錢。筆墨紙硯也不用太好的,普通些的一年頂多二兩銀子,老大乾一年活能賺個四十兩銀子,夠大寶上二十年學了呢。”

說到這裡,公公繼續道:“我聽說,那新京都,起碼還能乾個兩三年,明年再讓老二也過去乾個一兩年,家裡的地就得咱們忙活了。”

旁邊始終沒說話的二兒媳當然沒意見,在地裡乾活能賺幾個錢,丈夫出去一年至少能賺個四十兩銀子,可比種地好多了。

大不了她辛苦兩年,以後生了孩子,也不愁沒錢讀書。

“等今年老大回來,咱們家裡買頭牛,種地就輕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