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對了,這就對了……”
天知道這些日子,兩人有多難捱,生怕種痘時出現意外,到時候他們倆不會有問題,隻是太後娘娘一人,他們就萬死難以贖罪啊。
現在好了,膿皰開始結痂了,過些日子迦蓋脫落,種痘就算是完成了。
來到院中,兩位大夫麵麵相視,很快笑的止不住。
雖說這次牛痘是太後娘娘親自主導的,可他們從旁進行了協助,若是成功了,他們所有人必將青史留名,這可是挽救萬民的大功德。
韓鏡再次過來,王嬤嬤前來複命。
兩人隔著十幾米遠的距離,中間還有一堵牆。
“陛下,太後娘娘已經種痘成功了,不過娘娘說暫時還不能外出,莊子內的醫者也要種痘,須得再過些日子才能和您見麵,這段時間陛下就莫要再來了,多多休息。”
韓鏡麵露喜色,“母親身體可還安康?”
“娘娘身體很好,與往常無異,等到這邊的種痘結束,便要為天下百姓種痘,娘娘說此法可以讓百姓都天花中解脫出來。”
周圍的侍衛們聽得也激動起來,各個都笑成了二傻子。
莊子內,秦鹿親手為素娘和其他大夫種上了牛痘,然後回到各自房中等候。
秦鹿帶著兩位嬤嬤住到了前院,她們三人剛種上牛痘,短期內最好不要接觸到水痘患者,否則也有可能再次感染。
之前是素娘和幾位大夫做飯,現在是兩位嬤嬤為那些大夫們準備膳食。
這兩位對天花已經免疫的大夫是最忙的,每天都要查看種痘後的症狀和反應,同時還要做好詳細的記錄。
如此一直到六月份,天氣還是炎熱,莊子的大門才重新打開。
有好奇的侍衛拉住大夫詢問。
那大夫挽起衣袖,給他看了看左肩的一塊很小的痘印,“這就是種痘後的最直觀的體現,我的身子骨不大好,症狀稍微嚴重些,額頭熱了好些日子,出皰疹後不是特彆癢,能忍耐的住。皰疹不是全身抖有,隻是在大腿和後背出了一些,消掉後幾乎看不大出來。”
侍衛看了好一會兒,“大夫,我們也要種嗎?”
“現在天氣熱,等秋天再說。”大夫擺擺手,跟著素娘往霸州去了。
這些侍衛都知道天花的厲害,或者是全天下都知道天花的凶猛。
當然他們也知道出過天花後,就不再感染了。
他們親眼瞧著進出多少人,出來多少人,一個不多一個不少,很明顯種牛痘的危險性並不高,再高還能比得過天花來的恐怖?
若是如此,種啊,乾嘛不種。
“結束了,都回去吧。”秦鹿出來,拍拍手對眾人道。
總鎮撫司的副指揮使是秦家出去的,名喚秦顯,算是秦鹿的學生。
“夫人,我們這邊是不是也要種?”
秦鹿笑道:“想種嗎?”
“我們聽夫人的。”
“你的命要自己愛惜,聽我的作甚。”秦鹿拍拍他的肩膀,“秋天涼快些,總鎮撫司那邊先種上。素娘帶人回去準備了,彆著急。這邊結束了,你們先回去吧,霸州就交給你們了。”
“是,夫人您放心吧。”秦顯目送秦鹿回莊,他這邊招呼人離開了。
莊子這邊過段時間就要夏收了,這次種植的土豆和紅薯,大部分都要用來育苗,之後分發給北地的百姓。
莊子裡有四五百位了解農事的漢子,這些人都是霸州城裡的,他們沒有農耕地,之前也一直在這邊種地。
之後霸州會建造一些作坊,但靠著桂雲縣的作坊,無法供應整個大秦。
南地多是些紡織產業,秦鹿去年研發了新的織布機,讓人送了過去,連同技術人員。
她現在主要針對的就是一些利民產業,大方向的發展都交給了韓鏡,那小子做的很好。
六月裡,天下各處的私塾都放了暑假,暑期時間一個半月。
孩子們顧不得其他,先幫著家裡收糧食。
莊子這邊也不例外。
所有人將土豆和紅薯挖出來,放到特定的地點,隻等過段時間育苗。
秦鹿讓人給韓鏡送去了好些,同時也給莊子裡的人分彆發放了總計兩百斤的福利。
量不算多,每人也就兩袋子,不過這兩袋子的土豆和紅薯,能夠吃好久的。
尤其是土豆,格外的有飽腹感。
紅薯其實也不錯,卻因為是難得的天然“甜品”,對於缺糖少鹽的古人來說,紅薯這種作物受歡迎的程度極高,南邊都實現了紅薯自由,北地卻剛剛開始。
再過三兩年,老百姓也不會再這般瘋狂了。
莊子的土豆和紅薯,每樣各自種植了一百畝地,按照平均三千斤的產量,兩百畝地總計收入六十萬斤,按照每戶兩畝地的栽種量,一年就能普及開來。
得到消息的北地各州府,各自按照時間趕往霸州。
一路上能看到浩浩蕩蕩的牛車,好不壯觀。
他們過來後,莊子裡的人會教他們如何育苗,學到後載著土豆和紅薯再返回轄地發放給百姓。
各州府過來時,帶的不僅僅是衙門掌管農業的官吏,還有一些對農耕極為嫻熟的老農。
當看到堆積如山的土豆和紅薯,他們的震驚難以用語言來形容。
很多老農看到後,甚至哭的無法自已。
沒辦法,實在是餓怕了,這兩種農作物的產量如此之高,帶回去後家裡就不怕餓肚子了。
哪怕是遇到災年,土豆和紅薯保存得當起碼能存放好久,至於說發芽後吃了對人不好,這些誰在乎,再難吃也比草根樹皮和觀音土好吃吧?
真要到了窮山惡水的地步,易子而食都是活生生的例子。
“老哥,你們縣裡有良種店嗎?”莊子裡的一個漢子和其他州府趕來的老漢閒談。
那老漢點了點頭,“有,去年我們種的是良種店買回去的小麥,看麥穗,今年的收成能翻番。”
“那就好。”這漢子輕輕吐出一口氣。
“咋啦?”外地老農撫摸著紅薯問道。
“那些種子都是太後娘娘在莊子上培育的,都是高產的種子,如果你們用自己的種子,產量會一年不如一年,以後都去良種店買種子吧。”
“這是為啥?”老農不解。
事實上這漢子知道的也不算多,他撓撓頭,“我沒讀過書,懂得不多。就太後娘娘的說法,隔夜的飯肯定趕不上剛出鍋的。隔年的種子也一樣,肯定不如第一茬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