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第 10 章(2 / 2)

巧雀又驚又喜,忙問:“那我的月錢也漲嗎?跟青燕姐姐一樣?”

殷蒔還忘了這一茬,想了想說:“回頭我跟孫媽媽再確認一下。既然乾大丫頭的活,就該拿大丫頭的錢。”

山上這一年,巧雀是能夠感受到自家姑娘的變化的。

四姑娘從前很多事都是聽姨娘和青燕的,在山上這一年卻都是自己拿主意。大和尚們卻都讚她聰慧。

巧雀本來比殷蒔年紀大,以前都是她哄殷蒔。現在卻覺得“姑娘長大了,有主見了”,變成了她聽殷蒔的。

她本就是奴婢,又不像青燕年紀大些還粗粗識幾個字,再加上殷蒔這一年有意的調/教、暗示、引導,竟很習慣了聽殷蒔的話。

殷蒔說:“鑰匙你都收好,以後都歸你管。”

又叫她把長輩賞賜的東西清點一下收起來。

巧雀看著這些衣裳料子,高興起來:“天暖了,正趕得上給姑娘做幾身新衣。”

出孝了,原就該穿得新鮮些。

殷蒔笑道:“你以後就是大丫頭,這些你操心吧。”

巧雀大受鼓舞,抱著衣料去整理了。

雲鵑加入了乾活的隊伍,殷蒔也沒閒著。青燕走了,她現在身邊就三個人,除了李婆子,其他兩個其實都是小孩。

隻有她才是真正的成年人。

她也挽了袖子。

李婆子灑掃庭院,巧雀收拾被服衣裳錢箱,雲鵑擦桌抹案,殷蒔自己拾掇一些貼身的細碎物品。

偶一抬頭,軒窗外春意正濃,枝頭翠綠低垂,陽光滿院。

殷蒔停下,目光穿過窗子打量這院子。

緩衝了一年,已經冷靜平和,不複一年前的緊張不安,又沒了青燕的壓製掣肘,終於有了一種“我是這裡的主人”、“這個院子以後是我的了”的真實感。

殷蒔微微笑,又輕歎。

以後在這裡,好好生活吧。

下午姐妹們嘰嘰喳喳地來了。

殷三老爺有三個兒子五個女兒。殷蒔在五個女兒裡排行老四。

時人通常按翻年就算長一歲,這麼算今年大娘十二歲,二娘十歲,三娘和殷蒔同歲都是九歲,五娘才六歲,還是小豆丁。

三娘扯著殷蒔的衣袖說:“你早幾日回來就能趕上我生辰了,真是的。”

三夫人自己沒有親生的女兒,女兒們都是妾室所出。三娘是三月裡生日,殷蒔是五月裡生日。三娘剛剛過完生日殷蒔便回來了,剛好錯過。

姐妹們又告訴她:“大哥跟著姑姑去京城了。”

一直給她送東西的婆子是個粗使乾苦力的,也不清楚府裡麵的事。祖母、嫡母也沒一個覺得這事需要通知一下這個小庶女的。也可能是因為去

年就走了,今年見到殷蒔已經不覺得這是該說的“新消息”了。

這事要不是姐妹們告訴她,殷蒔根本就不知道。

對,就是這麼邊緣的人。

殷蒔問:“去京城乾嘛?”

“去沈家跟著讀書。”

“大房的四哥也去了。”

“還有二房的二哥。”

姐妹們七嘴八舌,正是愛說話的年紀,平時見不著父親,在嫡母那裡也沒那麼自在,倒是她們幾個自己在一起還挺放鬆的。

都是可愛漂亮的小女孩,爭著告訴她她不在這一年府裡發生的事,殷蒔心都化了,扭頭喊雲鵑:“看看櫃子裡有什麼吃的,都拿來。”

大娘笑她:“一年不見,居然變大方了。”

二娘也笑:“以前衣料首飾你不摳索,要你口吃的就難。”

咦,記憶喚醒,原來原身竟然是個愛吃護食的吃貨,真好,可以本色演出了。

殷蒔眉眼笑得彎彎:“剛回來,想你們,就大方點。”

少女們咯咯地笑。

又跟她說:“父親新納的周姨娘現在有身子了,不知道這次是弟弟還是妹妹。”

殷蒔生出一種強烈的“時間在往前走”的感覺。

大概沒人在意死去的燕姨娘了,畢竟連她自己親生的孩子都隨她去了,殷蒔也隻是個冒名頂替的。

她的丈夫殷三老爺自然會有新的妾,新的孩子。

這個時代就是這樣的。

乾果點心端上來,大家也不同殷蒔客氣,邊吃邊聊。

大娘帶著期盼說:“沈家是書香世家,在他們家讀書可比家裡強多了。哥哥們要是能考中秀才就好了。”

三娘卻說:“大哥二哥讀書都沒有長房的人好,怕是難。”

二娘“呸”道:“你說點好的。”

女孩子們年紀都不大,卻都明白兄弟們如果有功名,自己也能跟著水漲船高。

殷蒔下意識地問:“那麼多人去人家家,合適嗎?”

在她原來的時空裡,但凡親戚旅遊要在你家住兩天,那都是沒有邊界感,放到網上要被口誅筆伐的了。

結果大娘卻理所當然地說:“姻親之家,有什麼不合適的。”

殷蒔才反應過來這個時空不一樣。

這裡“家族”的概念遠大於“家”,親戚們寄居、借讀甚至上門打秋風都是非常正常的事。

殷家有錢,雖然好幾個孩子過去住,也肯定不會花沈家的錢,都是花自己的錢,不過就是過去蹭個教育資源。

但這就是結姻親的作用。“婚姻”這個東西,在這個時空裡被定義為“結兩姓之好”。沈家娶殷家的四女兒,可不是為著沈夫人本身,而是為著當年的恩情願意和殷家做姻親,願意給殷家共享自家的一些資源。

殷蒔看著容貌出色的小女孩們,想到包括她在內,她們所有人未來的婚姻都不能被自己掌握,輕輕地歎了口氣。

殷三老爺傍晚回到家中,還記得妻子昨天說過今天會派人去接山上的四女兒,換衣裳時便問了一句:“小四接回來沒有?”

三夫人給他遞上家居長衫:“回來了,山上吃得挺好,長高好大一截。”

“這個年紀,就是長身體的時候。”三爺指了個丫頭,“去跟四娘說,我回來了。叫她到書房來見我。”

殷蒔等了他一下午了,得了信趕緊就過來書房,表現得特彆恭順:“給父親請安。”

衣食父母也是父母!

她以後要靠這個人生活呢。三夫人不能得罪,殷三老爺更得應對好了。

“一年未見,女兒時時記掛父親。”

嘴甜一點不吃虧,況且她是真的這一年裡經常會想到下山以後怎麼應對這個“生身父親”,一點不虛。

男人不親自生孩子,常常也不親自養孩子。尤其大戶人家各自有院子,日常還不一定天天能見到。一旦離得遠了,或者許久不見了,感情就容易生疏。

但一旦人又站在了跟前,打眼看去粉嫩乾淨一個女兒,眉眼生得如畫,舉止得體,乖巧可愛,殷三老爺這父愛就跟漲潮一樣又湧上來了。

當爹的欣慰歎道:“你長高了。”

殷蒔說:“都是母親關愛,打點細致,我在山上衣食不缺,十分安穩。”

男人最希望家裡什麼樣呢?就是家裡所有的女人都和和睦睦的。包括婆媳、姑嫂、母女等等,更包括妻妾。

三夫人本來就沒克扣過她,她誇這嫡母一句也不會掉塊肉,花花轎子人抬人,何樂而不為。

果然殷三老爺聽了撚須頷首,問了幾句衣食身體,山上情形,便扭頭喚人:“取五兩銀子來與四娘。”

又對她說:“你對你姨娘也算儘了孝,以後好好孝順你母親。你一走一年,過年也不回來,與兄弟姐妹們都生疏了,這銀子你拿去做個席麵,與大家樂一樂,以後在家裡好好的。”

瞧,摸準了,拍對了,這不好處就來了嘛。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