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在RCA窗明幾淨、又帶有獨特藝術性的小會議室裡,卡莉正坐在一看就雷厲風行的艾米·羅賓森麵前,旁邊是大老遠從德州趕來的爸爸。
因為她還是未成年,按照美國各州的法律,未成年沒有獨立的締約能力——除非是有關生活必需品的合同,否則締約必須由一位家長或者監護人的陪同和同意。
和父親牙科診所一直合作的德州小鎮當地律師建議,不管這次的會談是否能夠導向簽約,都最好有尼爾森先生在場;父親原本想帶一個律師來,卡莉說暫時還不必要——請一個律師陪同參會還是很貴的,一小時幾百美金。等到最後真要簽約了,把合同拿給律師把關就夠了。
在剛剛一路經過的走廊上,除了索尼的紅色標誌,她更看到了大大的黑色唱片裝飾——每張都是RCA百年曆史上所出過的著名唱片。
她甚至看到了自己翻唱過的Kelly Crkson的Breakaway。隻是,前幾天搜索新聞的時候,卡莉發現Kelly Crkson似乎和RCA的高層有創作上的巨大分歧。
這並不是一件很難理解的事情——公司對旗下藝人的操縱和控製,強迫歌手出自己不喜歡風格的唱片,在國內外都很常見。雖然說大部分情況下,最了解歌手特質特長和藝術氣質的應該是歌手本人,但公司作為行業主導,對市場會有更深的理解,而且公司簽一個歌手,本質上是為了賺錢,本著這個目的,當然也會控製旗下歌手的風格走向。一張專輯的把控,同時也是所有相關利益人話語權的爭奪。歌手成名初期、羽翼未豐的時候,公司管理層、製作人,都比歌手本人自己的話語權大。
但歌手堅持自我反而取得商業成功的案例也不是沒有——這些“秘聞”作為故事講出來自然很勵誌,但背後有多少利益妥協和權力製約,就隻有當事人自己知道了。
“你看起來不像一個15歲的女孩兒。”這是艾米·羅賓森在例行寒暄後,對卡莉說的第一句話。
這位經理大約30歲左右,身著一條精致的墨藍色one-piece連衣裙,妝容一絲不苟——甚至連手上的黃色指甲油都像剛塗好的一樣晶晶亮。
她正若有所思地看著卡莉——即使她的表情是微笑溫和的。
同樣,卡莉也悄悄觀察著她,差點兒脫口而出“你也不像一個小小的唱片經理。”
但她忍住了,隻是對艾米禮貌地笑笑,維持自己“害羞15歲女孩兒”的人設。尼爾森先生也隻是微笑點頭,沒有發表任何意見,一副要讓卡莉自己全權拿主意的架勢。
“說實話,湯姆給我看過你的照片、放過手機錄音後,我就決定簽你了,”艾米·羅賓森顯然讀懂了這對父女的會談安排,她雙手在會議桌上合攏,對話的對象一直直接鎖定卡莉,“這句話後麵並沒有任何‘然而’,我隻是想說——今天在親眼見到你後,我對你有了更高的期待。”
卡莉沒有被對方“先給顆糖”的策略給哄暈乎了。
越是有城府的人,越是不會吝於口頭誇獎,反正卡莉前世見過的中國唱片公司基層執行人員和中層管理者,一個個都是人精。
藝人在公司眼裡,實際上就是一種“商品”,是會給公司帶來效益的。在簽約之前,大家自然其樂融融,所謂“商業互吹”,說點兒好話又不會掉塊肉。當然之後合作的成果和態度就不好說了。
而且,萬一這個歌手之後真的能紅呢?在對方大熱之前和其處好關係,也是有野心的中基層在給未來的人脈鋪路。
“能來到RCA總部,哪怕不是來簽約,我都高興壞啦!”禮尚往來的讚美是必要的,卡莉還在語言裡帶上明顯的雀躍——為了顯得像個15歲女孩兒。
一定程度上這也是實話,不管她對自己的唱功有沒有信心,前世她畢竟隻是一個18線小透明,和世界聞名的唱片公司簽約?她隻敢在夢裡想想。
“我雖然現在隻是一個唱片製作經理,但在Dr.Luke正在籌備的廠牌裡,我會擔任A&R部門的主管。”艾米馬上進入了談生意狀態,卡莉也趕快正襟危坐。
“抱歉,”艾米補充,“你冷靜成熟的氣質總是讓我容易忽略你的年齡,我稍微為你和父親介紹一下,A&R部門(Artists aoire),藝人與製作部,是包括RCA在內的美國唱片公司裡最重要和令人向往的部門——因為我們負責發掘、訓練藝人,更負責簽約、尋找適合的作曲者和製作人,並追蹤安排一張專輯錄音計劃。我們還要聯係發行公司、搜集和掌握作曲者的新歌曲和素材等。圍繞著一名藝人的事業發展,A&R幾乎包攬了所有方麵。你一定熟悉《美國偶像》的評委西蒙·考威爾先生——他就是A&R人員出身。”
卡莉點著頭,表示自己在專心聽,但實際上,這些她早就有所了解。艾米說的,當然是A&R部門官方的宣傳,著重站在藝人的角度,聽上去就像藝人有了一個讓人安心的“保姆”。但實際上,稍作思考便能理解,A&R說得再天花亂墜,本質上依然是隸屬於唱片公司的,代表著公司的利益。然說藝人發展好,公司自然也會獲益,但這隻是總體上的理想狀態,而到了具體執行層麵,A&R人員是否會為旗下單個的藝人儘心儘力,卻不能保證。
所以才會出現那麼多一首熱單後就銷聲匿跡的歌手,因為公司認為這位藝人的商業價值已經開發殆儘,再繼續投入,收益並不吸引人。
對於一個歌手來說,等事業有起色後,最好雇傭一個自己的經理或者建立一支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