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設計和巡演(2 / 2)

[美娛]歌後之路 焦糖冰 4999 字 7個月前

或者說合作就是這樣,所謂的合作,本質上是互相說服?不是你說服我,就是我說服你?

回到音樂上,卡莉首單之所以打Unbelievable,而不是打What doesn\t kill you,除了為了配合歐冠決賽的時機外,也有Unbelievable的歌詞更簡單,非英語母語區的接受度更高,這一點,卡莉和艾迪都同意。

之後再打哪一首,兩人就有意見分歧了。卡莉傾向於舒緩的“黑色睫毛膏”,讓兩首單曲風格岔開,一般情況下,兩首先行單曲打單派台後,就可以直接發行她的歐洲版本整張專輯了。

但艾迪堅持依舊打曲風動感的“Only Girl”。

艾迪考慮問題的方式一向簡單直接,以目的為導向——選擇“Only Girl”,是因為這首歌和Unbelievable一樣,曲風動感、高音多,現場的效果好。

這一切都為下半年的表演機會服務——雪花唱片以及歐洲合作方為卡莉聯係成功的機會,為德國一線女歌手Helene Fischer的巡演當暖場嘉賓。

當然Helene方麵,也看中了卡莉在這個夏天在歐冠結束後因為“Unbelievable”積攢的人氣。Helene一直想在英語區打開市場,甚至闖美,為此剛剛發行了一張收錄了她幾首大熱德語歌曲英語版本的精選集。

此番歐洲巡演,除了歐洲幾大德語區外,也會去一些非德語區國家,比如瑞典等,所以暖場嘉賓自然希望能找一個英語歌手,還希望對方也要至少有一定的聽眾基礎。

然而選一個既有一定知名度,又願意來暖場的英語歌手並不容易。基本上是Helene團隊想請的,對方報價太高,而合理價位以內願意來的,Helene團隊又看不上。

直到歐冠後,一個叫Karly的女歌手,帶著Unbelievable突然出現在歐洲各大榜單,電視上也循環播放著這一首特彆適合當bgm的勵誌英文歌曲。

雙方都有意,而在合作中都有利可圖,卡莉更是帶著百分百的誠意,和艾迪一起直接去拜訪了正為巡演彩排的Helene Fischer本人,當然帶著翻譯。兩個vocal係女歌手聊音樂聊的投機,雙方一拍即合。

Helene團隊也傾向於卡莉第二單打Only Girl的歐洲版,暖場嘉賓當然要炒熱氣氛,Only Girl當然唱起來比較嗨一點,《黑色睫毛膏》太舒緩了。

既然合作方要求,卡莉權衡了一下,決定從善如流,也沒再堅持《黑色睫毛膏》的第二單地位。

但也不是說《黑色睫毛膏》此番就沒有露臉的機會,按照卡莉後來對艾迪提出的計劃,她打算在跟著Helene Fischer進行大型體育場歐洲巡演的同時,在巡演城市當地,舉辦自己的小型表演會,需要艾迪和團隊為她協調小型場館。

聽演奏會、歌手或樂隊表演會,也是歐洲人生活的一部分,這種小型場館的表演會不需要多大規模的宣傳,一般都能保證一定的上座率。

很多歌手在出名後有時也會更青睞這種小型舞台表演的模式。這種模式的好處一是投資小,沒有太多排練工作,有時候一把吉他、一個話筒就可以搞定;二是方便和觀眾交流,關注點隻需要聚焦在音樂上。

隻是卡莉會比較累,跑完大場子,還要唱小舞台。

艾迪對於能多賺錢,當然沒意見。

改變發生的太突然,卡莉專輯計劃也為此發生了改變,即先以一張五首歌的EP形式發行歐洲版本。

作者有話要說:  *Helene Fischer在歐洲知名度挺高的,巡演上座率很高,去年是全球女歌手收入前十的第八名。圍脖放了她的一首歌的英德兩版。Adam Lambert在14年還是13年,都要上Helena的電視演唱會蹭一蹭在德國的流量。

*提到靠巡演開場嘉賓發展起來的歌手,就必須提一提黃老板Ed Sheeran的例子,他其實05年就出道了,發了一張唱片,之後跑各種小型表演(好的現場歌手也是積累出來的)。12年給黴黴當巡演開場嘉賓,對他的事業發展幫助非常大,之後的故事大家也都看到了,shape of you,去年一整年的妖單,商場來來回回地放_(:з」∠)_ .:647547956(群號)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