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神武龍威捷勝千裡天下兵馬大元帥(1 / 2)

張世康的聲調極高,引得無數官員都衝他看過來。

這些目光裡有憤慨,也有疑惑。

張世康之前圍堵戶部,曾與楊嗣昌有過節,後來在朝堂上也多有爭吵,按理說應該跟楊嗣昌不是一路人。

這一點不少人都知道,但即便疑惑,他們也並不認同張世康的話。

可在場人大多知道張世康是什麼貨色,再加上都知道天子寵信此人,鮮有敢當出頭鳥的。

“張大人這是何意?如今議的乃是楊嗣昌的罪狀,吾等皆是此意,難不成大家夥兒都是伺機報複嗎?

你可有證據?”

然而內閣首輔劉宇亮卻不懼張世康,這小子剛才那架勢,幾乎算是指著他的臉罵人了,這他哪裡能忍。

“這還需要證據嗎?你們東林黨人,不早就想把楊嗣昌給絆倒嗎?

你,你,還有你,你們都知道,一個個卻裝作大義凜然的模樣。

還怕本伯說嗎?”

張世康手指頭來回指,將自己知道的東林黨人一個個點出來。

他點向哪個,哪個就故意側身躲閃。

說起來也挺可笑的,滿朝文武都知道哪些人跟哪些人是一派的,但在朝堂上爭吵也好,打鬨也罷,卻都不約而同的不提黨爭。

或許是在乎顏麵,或許是不想讓天子知道他們結黨。

可天子又豈能一點情況都不知道?

說白了所有人都在這個基礎上演戲罷了。

但張世康卻沒有任何顧忌,他隻知道這群東林黨人明明是一夥兒的,自己卻偏偏不肯承認。

好嘛,你越是不承認,老子就越說。

東林黨,東林黨,你們是東林黨。

劉宇亮聞言氣的不輕,對於這種不按套路出牌的家夥,竟一時不知從何處反駁。

因為張世康說的都是事實,隻不過平日裡即便朝臣爭吵,也都很有默契的不往黨爭上提。

身為東林黨的支柱之一,扳倒楊嗣昌,劉宇亮身為內閣首輔首當其衝,而且,這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吏部尚書鄭三俊見劉宇亮語塞,正要站出來幫襯,崇禎皇帝卻擺了擺手製止了這場爭吵。

“好了,這楊嗣昌定然是有罪的,朕本來也極為震怒。

但冠軍伯所言,也不無道理,他畢竟是有過功勞的。

朕意,楊嗣昌死罪,家產充公,不罪其族。”

其實這樣處理,崇禎皇帝心裡大概是不怎麼解氣的。

他對楊嗣昌的失望,已經轉化成了恨意,這恨意甚至比劉宇亮等東林黨人更濃。

畢竟楊嗣昌辜負的可不是東林黨人,而是大明,而是他。

可他仍舊忍住了恨意,同意了張世康的提議,崇禎皇帝主要有兩個考慮。

一來張世康說話本就如此噎人,他若不及時製止,說不得跟劉宇亮他們提前鬨掰。

現如今內憂外患,本就令他焦頭爛額,如果朝中再大肆爭鬥,實在是亡國之舉,他不得不防患於未然。

東林黨人要解決,但還不是現在。

二來主要是張世康昨晚的話,楊嗣昌畢竟是軍事要員,若楊嗣昌處罰的太過嚴厲,各省的巡撫、總督們怎麼看?其他軍鎮的總兵們又怎麼看?

他們或許都會因此束手束腳,再不敢有任何冒險之舉,畢竟不犯錯可能沒事,一犯錯,楊嗣昌就是前車之鑒。

如今正是用兵之際,當將領的倘若沒有了銳氣,實在是得不償失。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