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無欲則剛(1 / 2)

“珠寶玉器、字畫古董、商鋪府宅由於太過龐雜暫時無算。

如今清查的僅是三成犯官在京財產,倘若算上其祖籍地,數額當至少翻番。

僅以犯官劉宇亮為例,按照其府宅賬房賬目記錄,其在祖籍地直接或通過族親擁有良田二十四萬畝。

劉宇亮及其家族還掌控著祖籍地大半的絲織生意,若將良田以及府宅、商鋪、細軟等全部按照市價折算,加之其掌控的現銀,前內閣首輔劉宇亮查抄的總資產將在八百萬兩上下。

若以此三成犯官查抄的總資產來估算,倘若完成全部清繳,保守估計,單是所獲現銀,將不低於八千萬兩。

若是將所有資產都按市價折算,此番清繳朝廷實際所得,將不低於一億五千萬兩。”

張世康麵色平靜的將這幾天來統計出來的一係列數額,以及對整場清繳的估算,一股腦都報給了在場的人聽。

張世康記得很清楚,五年後李自成入住京城時,拷掠京城得銀七千萬,這當然是一個龐大的數字。

張世康雖然也覺得這次對天下官員的全麵清繳,所得的數額必然很大,但有李自成的珠玉在前,他倒是也沒有太過吃驚。

不過這個數字對於其他人來說,可就完全是另一副心情了。

就連崇禎皇帝聽了,也有些錯愕。

即使張世康之前跟他說過,若是完成對東林黨集團的清繳,大明將再也不會缺銀子。

可崇禎皇帝萬萬沒想到,數額竟會這麼巨大。

戶部統計,崇禎十年大明全年總收入,算上本色和折色,紙麵數額是一千五百七十萬兩。

當然,紙麵數額看起來是不少,可很多實物並不押解太倉,也就是國庫,地方由於要負擔宗室的支出,還有火耗等雜七雜八的支出,截流嚴重,是筆糊塗賬。

除去所有的截流,崇禎十年全年,實際輸送到國庫的銀兩,大約在四百六十萬兩上下。

若按這個數額來算,僅僅是完成這次清繳,朝廷將直接獲得三十多年的歲入。

這是什麼概念?

崇禎皇帝胸膛起伏,臉上都快紅溫了。

可崇禎皇帝還不是表現得最激動的,最激動的應該是勳戚們。

泰寧侯陳延祚胡子都快氣歪了,他老陳家與國同休,家裡良田也不過兩萬多畝,就算把全部家產都折現,家產也不會超過四百萬兩。

可那是他老陳家兩百七十年的積累呀!

無怪陳延祚生氣,劉宇亮那老雜毛,為官四十年,貪墨所得竟然就超過了他?

他原來隻知道這些文官有錢,卻沒想到竟然有錢到了這種地步。

一個個濃眉大眼一副清正廉潔的模樣,嘴上喊著仁義道德、為國為民,可背地裡卻竟然是這樣。

駭人聽聞!

令人發指!

陳延祚左右看了看其他同僚,都從對方臉上看出了憤慨。

海中期等清流官員也同樣滿臉震驚,他們倒是沒有勳戚們的憤慨,畢竟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不過海中期仍舊對張世康的奏報提出質疑:

“陛下,東林黨人雖結黨營私作惡多端,但如此處置不合禮法,臣不能苟同。

臣以為,冠軍侯不該以一人之家資,來類比所有犯官,這不嚴謹。

況犯官貪墨之田畝,也不該計入折銀總額,難道冠軍侯想將這些田畝賣與百姓嗎?

百姓倘若還有餘裕,何至於有流寇造反?

亦或是說,冠軍侯想將這些田畝賣與地主之流?”

海中期先是十分嚴肅的表達了自己的態度,不論此事乃冠軍侯一人所為,還是天子授意,他都不認可。

即使知道這樣會得罪天子,海中期仍舊毫不猶豫。

說到後來,海中期冷冷的看著張世康,發出了一連串的質問。

崇禎皇帝聞言果然皺起了眉頭,心道這個臣子當真是不知死活。

東林黨人貪墨了那許多金銀和田畝,以至於朝廷連軍餉都發不出,爾等不能為國朝出力,如今他與冠軍侯費儘心機解決了這件事,反倒又要跳出來尋事。

這真是豈有此理,崇禎皇帝正待問罪,張世康卻接過了海中期的話茬道:

“海大人言之有理。

你莫要瞪眼,那些土地本侯當然不建議賣,此事待處置完東林之事,再作計較。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