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春秋筆法(1 / 2)

“無忌,議事便議事,何必如此咄咄逼人?”崇禎皇帝扔下了農學的書,站起身走過來道。

聽了這話,於是乎張世康也扭過了頭,他扭頭的方向和海中期正好對稱。

這個老哥,竟然還當起了和事佬!

“李閣老、海閣老,無忌說的也是有幾分道理。

朕知道你們在乎自己的名聲,但個人的名聲倘若淩駕於朝廷的發展之上,難道這就是聖賢書裡教給你們的嗎?”

崇禎皇帝一邊說著,一邊坐在了張世康與李邦華之間。

“己卯之事發生以前,朕與無忌也曾想過,殺了那麼多士紳地主,那些儒林士子,該有多憎恨朕與無忌。

朕想來……你們也是這麼認為的吧?

可是結果呢?百姓雖大多不識字,可他們也是明理的。

諸位閣老倘若去到田間地頭,去問問那些農夫,便能知道這些百姓對朕與無忌的真實評價。

士大夫憎恨朕與無忌,那便讓他們憎恨去吧。

這個天下,終究是朕與一萬萬百姓的天下,你們認為呢?”崇禎皇帝十分平靜的道。

這是兩年多來,張世康教給他的道理。

人永遠都是眾口難調的,給這部分人分配了利息,則另一部分人就少分了利益。

作為上位者,就要懂得取舍,阻力肯定是有的,但想朝廷長治久安,就比如把籌碼放在多數人手上。

勳戚、宗室、士大夫,便是那少部分人,曾經的崇禎皇帝以為,把利息分給這部分人,會少很多事情,畢竟老百姓又不會跑到朝堂上反對。

但是結果呢,老百姓確實不會跑到朝堂上反對,可他們會舉起鋤頭造反呀!

把利益分配給勳戚、宗室、士大夫,可朝廷從他們這裡,得不到任何的利益。

朝廷危難之時,也並不會有人為了長久的榮華富貴,去把錢糧拿出來。

崇禎皇帝用十年時間,證明了曾經的自己有多麼失敗。

而倘若把利益分配給百姓,日後還可以通過稅收的方式,實現朝廷財政的穩定和平衡。

分配土地是為了這個,其他改製內容也是為了這個,如今將理工科加入科舉製,其實也是為了這個。

崇禎皇帝說這些,是想讓在座的李邦華、海中期等閣臣明白,將理工科加入科舉製,不僅是張世康的意思,他這個天子也是同意的。

張世康一開始跟他說這件事的時候,崇禎皇帝的態度其實是不太在意的,可他聽了張世康剛才的話之後,也終於意識到,張世康說的是對的。

儒學已經滲透到了大明的方方麵麵,並且不想給其他學科任何的機會,就連他這個天子都沒有意識到。

其實在好幾年前,崇禎皇帝就意識到應該遏製東林黨,也曾提拔過不少不輸於東林黨的官員。

可問題是,不論是東林黨,還是幾十年前的楚黨、浙黨,底子都是儒家學派。

整個朝堂都變成了儒家的內鬥,現在想想,這實在是很可怕。

崇禎皇帝的意思也很明確,他理解李邦華等人的為難,但在朝廷發展麵前,誰都不允許以任何原因去阻擋。

你們辯解又辯解不過張世康,就隻是一味的反對,沒有這樣的。

“陛下,臣以為,此事應當放到朝堂上眾議。”

天子都發話了,作為內閣首輔,李邦華不得不說出自己的意見。

可崇禎皇帝哪裡不知道李邦華打的什麼心思,直接就將口子對堵上了。

“李閣老,爾等這是想再來一次集體死諫嗎?”崇禎皇帝笑嗬嗬的看著李邦華道。

隻是那笑容,實在說不上溫和。

這事兒你們閣臣知道會對名聲有影響,朝堂上的其他臣子難道不知道嗎?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