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6 章(1 / 2)

李淵的教令傳至軍中,本來已經被李世民調節平複的軍心再起波瀾。

李世民急令封得彝入朝見李淵,當麵分析形勢陳以利弊。

封得彝這個人選定得很合適,他是曆史上有名的能言善辯之人,儘管現在他跟隨李世民攻打洛陽,但在李世民和李建成奪位後期,他可沒這麼堅貞,那是兩邊討好左右逢源。

跟李世民說你要早下決心除掉李建成,李唐江山都是你打下來的你才應該當皇帝;

另一邊呢,又跟李建成說李世民功高難製,絕不會屈居太子之下,太子你還是得早點下手以絕後患啊。

但讓人稱奇的是,這種強風險高難度的走鋼絲行為,人家封得彝愣是乾得滴水不漏,兩邊都認為他忠於自己一方。

李世民相信他到什麼程度呢?在登基後認為他有大功,進位左仆射,位高權重啊。

而且,在他627年去世後,李世民悲痛萬分,追贈司空之位,諡號為“明”。

直到643年,李世民才被告知了封得彝的兩麵派行為,得知自己被欺騙的李二風同學大怒,於是革除了他的一切追贈封邑,這還不解氣,隨後把他的諡號改為“繆”——名與實爽曰繆,是為惡諡。

這人人品如何先放在一邊,他能讓兩邊的老大都覺得是自己人,這份能耐可不是一般人有的,從另一方麵也可以看出,封得彝的口才絕對是頂尖級彆的。

而這次他被李世民派去長安勸說李淵,任務也進行得非常順利。

大軍出戰八個月,人吃馬嚼,糧草兵械,戰術的統籌安排,輜重的遠距離運輸,哪一樣不是錢?這樣大的沉沒成本,誰舍得輕易放棄?

而李淵的顧慮無非是兩方麵。

一者,秦王攻城日久,洛陽久攻不下,長安方麵對於這次行動的猜測並不樂觀,於是心生退意;

二者,大軍在外,長安孤懸,眼見著李世民久戰不回,周邊勢力有些蠢蠢欲動,萬一有人趁著長安兵力空虛突襲,那李唐的大本營就會麵臨很大的風險。

在這種情況下,封得彝對李淵當麵分析形勢,如今洛陽破在旦夕,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撐不住了,而一旦撤兵,前功儘棄啊!

長安不是小城,隻要大方略不走偏,堅守幾月絕對不成問題,就算敵軍來犯,也不是短時間就能打下來的,哪怕是周邊的小城被拿下,等秦王攻下洛陽再回返救援也來得及。

李世民權衡再三,同意繼續秦王繼續圍攻洛陽。

確定繼續攻城,李世民在洛陽城外深挖壕溝,斷絕內外交通,既然強攻不下,那就要把洛陽城變成徹徹底底的孤城,圍死王世充。

在這種攻勢下,本就缺糧的洛陽城可以說是食水斷絕,城內的三萬戶百姓僅存不到三千戶,他們隻能靠樹皮草根來維持生命,在這種情況下,王世充的軍隊也堅持不下去了。

洛陽城內的守軍吃都吃不飽,還要麵對唐軍接連不斷的進攻,同時,城內,自己的妻子兒女可

能已經因為饑餓變得麵目浮腫羸弱不堪,命都保不住了,哪兒還有心思守城?一時間,洛陽城內怠戰情緒非常嚴重,城防瀕臨崩潰。

李盛為了攢積分,也跑過去靠近城牆收集了一些場景,雖然這些場景很珍貴,係統也告訴他積分很高鼓勵他繼續去,但李盛覺得心裡很難受,每次去了都要自己待很久才能讓心情平複下來。

怪不得有句話叫“寧為太平犬,不為亂世人”,戰亂之中,底層百姓實在是太苦了!

李盛看著城牆上麵帶菜色的守軍,看起來也就跟他上輩子差不多大,臉上一點肉都沒有,瘦得連顴骨都高高地突出來。

眼睛裡沒有一絲光彩,看見唐軍攻上來也是動作緩慢地抬起手裡的武器反擊,感覺他隻要稍微大幅度動一下,那副疲累瘦弱的身軀就會散掉似的。

在係統的視角中,李盛能看見城牆上倒在邊上靠著牆休息的守軍,看見他們乾燥起皮的嘴唇,看到他們枯黃蓬亂的頭發,看到他們臟汙皸裂的手指,也看到他們麻木不堪的神情。

李盛覺得胸腔裡仿佛被堵住一樣,鼻腔裡泛起一股酸意。

是,他們是敵軍,但李盛還是會為他們難受。

無論是唐軍,還是鄭軍,都是這片土地上的百姓啊。

但這件事是無解的,它的殘酷之處在於,戰爭會死人,但終結亂世、終結戰爭的方式,也隻有戰爭。

“宿主,再繼續收集一些場景吧,戰亂中普通百姓的情況,也是很有研究意義的資料。”

李盛有些沒精打采:“怎麼收集?我又進不去裡麵。”

“你站在高一點的地勢,隻要夠高,我是可以借助你的眼睛看到城內情況的。”

李盛覺得負麵情緒充滿了他的大腦,整個人筋疲力儘,但是想到積分,想到二鳳的江山,他努力支撐起來,在方英的看護下去到了最高的地方——城外不遠處的山坡頂上。

借助係統,他看到了城內的場景,比城牆上的情景更讓人觸目驚心。

死在街上的婦女,胸膛下還護著自己的孩子,以免被人搶去當作糧食吃掉;

自縊在家中房梁上的老人,隻為了省下一口湯水給家裡的孫輩;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