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8 章(1 / 2)

李盛慌,李世民可不慌,他對颯露紫是絕對的信任,這會兒就是兩手抬起來一手持弓一手拉弦,一邊被馬兒馱著往前奔一邊向後麵射箭。

有一說一,李盛覺得二鳳的演技還不差,看這箭射的,歪歪扭扭亂七八糟,以二鳳真正的弓力,當初能一箭把單雄信的頭盔射下來,這會兒呢,射出去不到五十步就失了勁頭掉下來了。

那邊的尉遲敬德也是,打起架來軟綿綿的,一看就是裝得很認真啊。

這隊夏軍就吃虧在沒有個靠譜的領將,但凡有個高級將領,就會察覺到不對勁,但是夏軍一聽李世民落單就跑出來了,這會兒沒人領隊,於是李世民兩人很順利地誘敵深入了。

兩人一路把夏軍帶進了包圍圈,隨即調轉馬頭正對大軍,一個呼哨打出去。

夏軍還沒反應過來,就聽見了兩邊轟然而來的馬蹄聲,隨即玄甲軍現身,一片黑衣的雄壯騎兵,從視覺效果上就非常有威懾力。

李世民重新抽出一支箭來,手臂用力,拉弓如滿月,隨著刺耳的破空聲,一隻羽箭從他的手上飛射出去。

羽箭攜勢而來,最中間的那個帶隊的偏將隻覺眼前一晃,還來不及說話,胸口就傳來尖銳的痛感,他隻覺呼吸困難視線也模糊起來,隨即跌下了馬。

這一箭乾脆利索,殺傷力極大,一路追過來的夏軍都懵了,不是,你剛才射箭可不是這個樣子啊,堂堂秦王,怎麼還隱藏實力騙我們啊?

但是沒人給他們講道理,程知節、秦叔寶幾人帶隊殺來,夏軍慌忙迎戰,大敗而歸。

這一場仗足夠李世民摸到一點夏軍的情況了。

如果是在唐軍營中,主帥不發令,行軍總管不行旗,絕對不會有人敢就這樣草率地跑出來追擊敵人,秦王軍紀嚴明,眾人敬畏,可以說一句令行禁止,而相對應來看,可見夏軍軍紀鬆散;

二來,王世充的軍隊應該沒有經過什麼大戰,一旦事情出乎預料,就連領兵的隊長都會慌,這是因為經曆的戰爭太少,沒有實戰經驗,如果是唐軍中一直跟著他打下來的老兵,絕對不會像這樣心神大亂手足無措。

說起來,竇建德起兵山東,確實沒經曆過什麼大戰,王世充的軍隊好歹還和李密的大部隊正麵對決過,相比之下,夏軍確實操練不夠。

此戰過後,王世充和竇建德兩軍在虎牢關前對峙二十餘日,在這期間,突厥和王世充也沒閒著。

頡利可汗對雁門、晉陽發起攻擊,但先後被守軍擊退,沒有占到一點便宜。

而王世充也不傻,一看唐軍中不見了李世民,猜都猜到是去截擊竇建德了,於是,趁著主帥不在,他發起突襲,斬殺了李元吉的部將盧君諤,李元吉被擊敗,退回軍中。

李盛知道後翻了個好大的白眼,二鳳走之前都給他安排好了,這還能打輸!

事實證明,王者是帶不動青銅的,哪怕是二鳳這種軍神,也沒戲。

李世民知道後也是皺眉頭,但他也沒辦法,

有這個齊王戳在這裡,他也不好繞過他去讓彆人在軍中做主。

一來,齊王會有情緒,以他對這個弟弟的了解,他難免會在主將發令時提出彆的意見,而軍中是絕對不能有兩個聲音的,此乃戰中大忌;

另一方麵,他還是要顧忌遠在長安的李淵,之前都是他自己領兵出征,這次的出戰,皇帝把李元吉塞進來,他如果把人撂在一邊不用不理,現在大軍在外還好,回了長安呢?皇帝心中難免不樂,當下天下未平,李世民還不想跟太子和皇帝對上。

但是元吉實在是,不太具備統帥的素質啊。

但眼下也沒法子,好在唐軍的主要精銳力量是他一手帶起來的,就算打敗了一場,也不至於就此退卻,王世充始終沒能扭轉戰局,洛陽城那邊還算安穩,那他就可以安心在虎牢關對付竇建德了。

這期間,還出了一個小插曲——柏穀莊鄔堡中的少林僧人率眾抵抗王世充的攻擊,生擒了他的侄子王仁則送入唐軍陣中【1】。

說起來呢,這件事並沒有對戰局產生什麼影響,王仁則不是什麼大將,而這場戰役,也不過就是一個鄔堡的保衛戰而已,但李世民還是手書一封以表嘉賞。

這封手書,政治意義大於實際意義,洛陽圍城困守,周邊的各個鄔堡也是唐軍攻克的重點對象。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